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华人文化.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华人文化. Show all posts

Monday, March 17, 2014

就好象日本人不懂日语,俄国人不懂俄语,简直傻嗨。

我看5种。。。何必限制自己在英语,我看德语、日语、英语作为外文新闻讯息的吸收。

吗来文在吗乃、印尼用。 

中文汉语汉字为我民族母语。

让海外炎黄子孙拥有港澳护照也不错。就无须让中国大陆 承担风险。

我预测多三年后海外华人青年将到中国大陆工厂打工, 大陆工厂找不到足够年轻小子,就往海外招人。

1)
你的思考混乱,你混乱了国籍和民族的差别, 国籍是短暂的,而民族是永远的。当时华人是有很多国家,但是大家都是华夏民族,即炎黄子孙。 就好像现在有中国、台湾、 新加坡一样, 都是华夏民族的国家, 虽然国家不同,但是民族相同。

所以所谓复楚的迷思瞬然揭开了。 你无须如此烦恼这个不存在的问题。

2)
华夏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我们的文明使用文字来做传承,那是因为我们祖先选择了文字系统来作为文明传承系统,而不是使用abcd 来记录口语音,使用各种abcd口语音的缺点就是时间久了,民族容易因为地域的差别而分裂成各个小民族。 
而华人收益于文字系统来作为文明传承系统的好处,到5000年后的今天,我们华夏子孙在世界各地都还可以用汉字交流。

我认为很多会迁移去大陆西部, 因为中国对中国找产业链真的太方便了,去外面的是没有涉及太多大陆产业链的工业吧。

工人少了,薪水价格就会起,这个就是计划生育的严重弊政, 中国生产力严重受到威胁。 是,所以他们也在做升级,残酷的市场淘汰。

接受英文教育就会有成为英人的倾向,接受吗乃文教育后就有成为吗乃人的倾向,接受泰文教育之后就有成为泰人的倾向,

其倾向以接受的相关语言与文化的多或少来决定。

所以,吗乃政府一直想要迫害华人的华文教育,其目的,无他,进行对华人民族的文化语言侵略与同化尔。

香蕉想做英国狗或者美国狗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这种文化的灌输。

华人如果进入基督教被灌输洗脑成基督族也是可以的。

就好像华人进回教后被灌输洗脑成回族也是在历史上一直发生的事。

所以,不接受、不学习华人文化与语言的,我们都应该视他们为次一级的化外人; 

那些加入非我华人宗教的异类就应该视为次二级的化外人。

非也, 作为一个华人都不能够努力学习与维护自己的文化,难道要印度人来维护与学习华人的文化吗?

一个华人不继承华人文化、华人宗教、华人语言,那么我们可以期望吗乃人来继承华人文化、华人宗教、华人语言吗? 

你还是把国籍和民族给搞混了。 以国籍来说我们吗乃西亚华人的国当然是吗乃下。 国籍认同来说他们中国当然不认同我们,不同国籍嘛。 
以民族来说,当然我们是华夏人的后代, 我们不可能有和我们祖先一模一样的,但是我们是华夏后代,我们应当尽全部能力去继承华夏文化的,
不论我们华夏人在哪一个国家,只要坚持华夏文化、宗教、语言,那么我们就是华夏后代。

你的意思是以国籍来当作你的根,或者根据地比较好听,其实在这个全球移民的时代根本就不适合。 因为在这个论坛有很多吗乃华人已经移民但是出现在这个论坛,他们对吗乃下的根还有吗?还有对吗乃有感情吗? 答案是否定的。但是他们有对华人文化、华人文字的根,他们热爱以中文汉字发表、交流。 

所以从这点来看,国家主义是不适合我们海外华人的,因为我们的国籍有很多种,不是一种而已。但是我们华人民族的民族是相同的,这个才是让我们连接在一起的共同点。

再者,一个国家的期限不过就200 到300 年,大厦将倾,谁也无法阻挡,一国灭亡、一国崛起; 但是我们华人民族却一直存活到了现在,并且繁衍到了世界第一大人口(以现今来说,以后不知到),大约5000年了。 所以任何国家主义都是短视的,我们华人作为一个民族才是永远。

华夏文化复兴已经随着中国内地的崛起已经展开。 其实我们是华夏祖先的子孙,那么长时间谁也不能够说一百八仙的,难道日本人能说他们一百八仙和他们祖先一样吗?那么我们能够因为他们和他们祖先文化不一样就否定他们是日本人的事实?????????? 

你说那个来吗乃历史短,我觉得是错的, 因为根据李永球先生的田野行脚,最古老的华人坟墓是明朝时期过来的,地点在马六甲,大约是郑和下南洋的时代。到现在来讲是400年前的事情了。 所以一点都不短。

文字的变化终究较语音的变化缓慢的多。
而且文字是写在竹简、纸页上的,典籍不朽,文字即存。

所以,华人忘记自己的根,也要花费比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更久的时间。

说到底还是个谁强谁弱的问题。

学多几种语言是一种优势,但是连自己的母语都不懂真的。。

就好象日本人不懂日语,俄国人不懂俄语,简直傻嗨。


Monday, December 9, 2013

原因是百年前,我们华人是自己开学校的

我看, 华人会有认为学校应该进行对华人子弟进行华人教育、家庭教育或家族教育的想法是有原因的。

原因是百年前,我们华人是自己开学校的,因为当时吗来人、英国人没有为移民提供教育的。那么我们华人的大商家就会集合起来起一间家族学校,专门教自己家族的孩童家教、家族教育、其他学科等等, 

请看:
1880年,陈公离开太平到吉隆坡谋求新的发展,创设隆兴锡矿公司,采用了蒸汽机等较先进的采矿技术。当时采矿所用的蒸汽机、抽水机及其附属机件均需从英国运来,运输费时,影响采矿的进展。有远见的陈秀莲创设了华侨第一间铁工厂 - 美利铁厂,从广州等地雇请一批技术人员,生产适合本地锡矿所用的机件产品,除供应本公司锡矿使用外,也承接吉隆坡附近以及其他地方矿场所订的机件和建筑用的铁器工具。美利铁厂的创立,带动了吉隆坡机器行业的发展,英殖民政府当局特将旧机场旁的大片地段,开辟为机器工业区。后来人们尊称他为 “吉隆坡华人铁厂之父”。

陈秀莲联合当地富商陈春,陈新禧筹备兴建陈氏书院。在他的影响下,陈氏族人纷纷慷慨献捐,到1906年终于建成一座具有中国南方庭院特色的陈氏书院。陈氏书院是仿照广州泮塘陈氏书院而建筑的。当时派专人到广州把陈氏书院图纸测绘下来,按广州陈氏书院所用的规格买下所有材料,又请广州师傅到吉隆坡指导建造。据论证,吉隆坡陈氏书院所用的一切石雕、木雕、砖雕、陶塑、红砖,甚至一梁一柱,都来自广州。陈氏书院建立以来80多年中,对于团结宗亲、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华人教育事业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纪念陈秀莲的功绩,茨厂街被命名为 “秀莲街”。


汀州庄陈氏杰出人物—吉隆坡陈氏书院和华人铁厂之父陈秀莲

那么就这样我们可以看出来华人对学校有所期待的原因, 因为以前确保孩子被教成华人的教育是在我们家族的控制手中的。 

我也明白很多家长时间在做工,根本没有时间去管孩子,回到家喝小孩子的时间也少。 

其实,之前我们是也讨论到了,身教、家教的重要,这个是肯定的,我也认同。 但是家族学校、家庭学校被政府收管后,我们华人就失去了教育华人孩子成为华人,教导孝道、尊重父母、家族责任等等的课程、与机会。

Friday, December 6, 2013

广东雷州功班藤牌舞

广东雷州功班藤牌舞

http://video.sina.com.cn/v/b/18370235-1241774167.html



  在雷州半岛南部徐闻县的海滨小村东莞村,流传着一种古老的群体乐舞--功班藤牌舞。

  功班藤牌舞属明代健舞,曾流行于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其来历之说有二。

  一说为:传戚继光逐倭后,其所部于浙江沿海安家,将军中用于操演的《藤牌舞》吸收古代《舞蛮牌》或民间《盾牌舞》,用以训练士卒。其所著《纪敦新书》中亦有所述。此舞内容多为两军对垒破阵,两人出阵对舞击刺等,队形模拟阵形之变化。舞具为蛮牌或藤牌等。今浙江东阳、义乌等地还有《藤牌舞》,风格粗犷强烈。后渐传至徐闻。

  另一说为:明代天顺六年(1462年)由于西寇(安南和葡萄牙海盗)的骚扰作乱,徐闻县土城被破,迁徙海安所城,至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才迁回故地,历时达39年之久。这段时期,东莞墟深受其害,百姓惨遭荼毒。面对强敌,乡民奋起练功习武,强身壮胆,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敌寇。当时朝廷在当地驻军派出将官传授藤牌舞,又称盾牌舞,操演乡民用于两军对垒破阵,两人出阵对舞击刺。


  阵前,双方士兵手执各色兵器。头叉队:关刀、月铲、双刀、铁尺、长连环、双手钣、串仔;二叉队:皇刀、洋刀、缨枪、双铰子、钩镰、串仔、绞棍;三叉队:关刀、月铲、双刀、铁尺、长连环、双手铍、串仔;四叉队:皇刀、洋刀、缨枪、双铰仔、钩镰、串仔、铰棍。一方士兵左手扣藤牌,右手执狼刀半蹲等待号令。

  鼓点一击,哨令一吹,队伍跃起,各分队兵士紧跟大叉开始列阵走形。阵式内容依次为:双龙阵、圆山阵、四象阵、八卦阵、剪刀阵、环龙阵。整个阵式变化由1人执指挥旗指挥,3人持锣鼓以各种鼓点合场操演。

  东莞功班藤牌舞源远流长,起源于朝廷军队,植根于民间百姓。表演仪式、形式、套路、技艺精湛繁复,集武术、舞蹈、音乐、杂技、美术之大成,含有丰富的民俗学价值。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徐闻东莞“功班藤牌舞”

圆山阵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王策铭 编辑/叶创成 陈小飞)2月5日,徐闻县委宣传部、徐闻县武术协会在该县文化广场举办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徐闻东莞“功班藤牌舞”展演,令人大开眼界。

  功班藤牌舞属明代健身舞,古代曾流于浙江、福建等地方。明代天顺六年(1462年)由于安南和葡萄牙海盜的骚扰作乱,俆闻县土城被攻破,只好迁徙于海安所城,至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年),才迁回今徐闻城,历时达39年之久。寇乱时期,东莞一带百姓惨遭茶毒。为了共同抗击敌寇,乡民奋起练功习武。当时朝廷驻军也派出将官传授藤牌舞功,狠狠地打击了敌寇嚣张气焰,保卫了家乡的安宁。
  此后功班藤牌舞-直承传下来,成了徐闻县一项传统民间艺术活动。每逢春节元宵或其他-些大型庆典活动,都进行表演。

剪刀阵

  功班藤牌舞参加者120多人。分头叉、二叉、三叉、四叉等领队将官,每叉带16人,八面藤牌、八件兵器,一面藤牌配一件兵器,两人配对合作。双队方士兵手执兵器:关刀、双刀、头钗、铁尺、串仔、长连环、双手钣、月铲;二叉队:洋刀、缨枪、皇刀、双铗子、钩镰、绞棍、串仔;三叉队:关刀、双刀、月铲、铁尺、双手铍、长连环、串仔;四钗队:洋刀、皇刀、缨枪、双铰仔、串仔、钩镰、铰棍。一方士兵左手扣藤牌,右手执狼刀按总指挥的指令一一操演。功班藤牌舞阵式有:一、双龙阵;二、四象阵;三、八卦阵;四、圆山阵;五:环龙阵;六、剪刀阵等六种,各种阵式变化无穷,具有很强观赏性。

攻防对打


郑成功"特种部队"昨"登鹭" 11支"阵头"表演





东南网-海峡导报6月21日讯 昨天下午,郑成功文化节闽台民俗“阵头”嘉年华踩街活动热闹上演。11支民俗“阵头”,从鹭江道旅游客运码头出发到海军码头,边走边跳,行进表演了1.2公里。
最吸引人的,当数郑成功藤牌军阵。据介绍,郑成功的军队有支特种部队,那就是藤牌军,藤牌部队常常使得拥有铁骑的满州兵吃尽苦头。


玉封 蕭王府百年慶活動系列---民俗表演之6 藤牌舞(近距離攝錄版)


沙河籐牌陣



洪家兵器對拆 - 藤牌刀对三節棍



汉字、汉食、汉书、汉术、汉服,全部都是我们华人的东西,全部我们都应该复兴,这个就是我们华人的文明体系。

我必须看到整个拜神的景象才可以断定。 如果你有拜天、地、祖、亲、师, 那么就是华人正统敬天地法祖先信仰。 

我去过大伯公、九皇爷、关公等等,这些都是敬拜大善、大勇、大义的庙宇, 在马乃下还没有看到拜祭全体华人祖先的庙宇、祠堂。

我建议五术的资料可以收藏在庙堂里,教导华人青年、学生。

你可以看一下这个文章呀, 里面有很多篇一、二、至、六(好像) 。

教育: 
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
徐健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bd370d0102e3hc.html







江苏师范大学毕业典礼集体着汉服行汉礼

厦门国学班教授传统文化 童学馆娃娃穿汉服拜孔子




大概形制


读经典是应该鼓励的,因为经典就是我们华人的圣经,读经典就是保护、维持华人宗教、华人这个民族的方法之一。

至于你说的让庙堂收录五术。。如果你可以说服哪间庙,要搞什么活动,如开记者招待会什么的,再通知我。如有时间,我会捧场。
[呵呵,这个好说,我的未来计划。谢谢支持。]




这个是直裾







其实我们现在就可以让小孩子读经典了,

小时候看: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 , 朱熹《小学》, 《成语故事》

大一点看:
水浒传, 三国演义, 隋唐演义, 各个门派的书:例如,兵家读[孙子], 以此类推; 《孝经》 可以在这个时候开始读。


大了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六经:《詩经》、《書》、《禮》、《易》、《春秋》、《樂



记得不要读弟子规,那是满清写的,孩子读了会做奴才和汉奸。三字经里面讲[清圣祖。。。什么狗屁。。] 这一段讲满清的,可以删除,因为是满清篡改进去的。三字经是宋朝的人写的,所以讲满清的,肯定是后来加入的假料。

我会跟老师讲我的孩子不读弟子龟的。

弟子龟出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满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一个奴隶秀才作出来的笨蛋洗脑文, 教小孩子愚忠愚孝。以后小孩子变成木木兜兜的笨瓜,堕入奴才、奴隶、不反抗、没有独立思维。


华人的民族服装是汉服,大家都肯定了。如果是华人节日穿华人的民族服装汉服,那么也是自然。普通日子如果衣橱里面有之前买的旗袍,要穿就穿吧。根据华人的礼制,大节日、上庙堂应当穿回正统汉服才是。  中华文化是指华夏文化啦,不包括满清文化的,孙中山说“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请问如果中华是满清,那么他推翻满清做什么? 中华当然是是在讲华夏文化咯。



如果说服不到,就自己在家教。  小学有很多他们被政府局限的课程纲要,我看不乐观吧,我尝试和我的教师朋友谈谈看。

250px-Cheder_in_Meron,_1912.jpg (15.56 KB, 下载次数: 0)
250px-Cheder_in_Meron,_1912.jpg
200px-Pale_teacher.jpg (16.83 KB, 下载次数: 0)
200px-Pale_teacher.jpg

关于三字经,

三字经里面讲[清圣祖。。。什么屁。。] 这一段讲满清的,可以删除,因为是满清篡改进去的。三字经是宋朝的人写的,所以讲满清的,肯定是后来加入的假料。

其实《千字文》 更多知识,可以买来教小孩。 “三才者,天地人。” 就是出自《千字文》 。

2/7/2011 - 传统婚礼仪式 (中文字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_yz0Vud0dU
[youtube]4_yz0Vud0dU[/youtube]


馬來西亞漢服運動 - 漢宴201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ea7Uq_buzM
[youtube]yea7Uq_buzM[/youtube]

[ 血统来说,我们华人很早就知道不可以近亲通婚,所以现在每一个都很聪明,所以没有可能血统纯正的,我们是人,不是犬马。 华人是有宗庙、祠堂的,宗庙里存有族谱,所以祖辈是谁都很清楚。 如果有不清楚的都是因为战乱流散了。 姓氏也可以作为追踪祖辈来源的。 更何况,也不关你什么血统,即使有个正统血统的进回教,要做回族,你又能怎样? 相反的,如果一个鲜卑族,要信我们祖先,要进我们华人教,要为我们华人族群的生存打拼的,你又能做什么? 祖先说了,入华夏则华夏,入夷狄则夷狄。]
[我自小就清楚的认为我是华人, 生为华夏人,死为华夏鬼,拜祭华夏神,天经地义也。]
[客家人是中土汉人,因为战乱而逃难到南方大山的,客家人很注重血脉、祖先、传乘、族谱等等的,并且常常标示自己群体为中原血脉,这些我都研究清楚了。有什么疑问,你可以尽量问。 ]
[如果汉人抢少数民族满族的服装,那么满族要穿什么? 一个民族一个民族服装,这个很公平。我就觉得一点都不ok ,  旗袍是满清人的,华夏人穿汉服华装。 中山装其实是日本学生装, 都不是华人的东西。 我们既然知道了华人的正统服装是汉服,就情理来看,认祖归宗的使用回我们华夏人的正统是想当然的。 ] 

[就因为我懒惰讲鞋子让大姐您起了那么大的挣扎,真对不起。 男子正式有靴和鞋的分别,也有天气的材料分别,普通来说,男子穿船头鞋,或者船头靴,也有各类美丽的鞋子等等,在家就有木屐、布鞋可以穿。 女子也是雷同,只是颜色、形制、尺寸适合女性,普通来说绣花鞋、布鞋就可以了。]

[文化有里有外,形形色色,有显有象,有文有武,大大小小都是。讨论衣服虽然是皮毛之事情,不过汉服华装确实是我们华人的民族服装,这是我们华人在这个世界上超过亿万年累积的、原生的、自信又独特的特征,那么的美丽,那么的曼妙,那么的高层次,更何况这也是我们华人文明的精华之一,不但是华人的民族认同,更始我们华人民族的形象。汉字、汉食、汉书、汉术、汉服,全部都是我们华人的东西,全部我们都应该复兴,这个就是我们华人的文明体系。 ]


Wednesday, December 4, 2013

连同华人宗教的敬天地法祖先也要一起恢复/复兴

礼的繁体字是禮,禮的甲骨文是拜神的形式,那么禮最初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每次讲的宗教,当然我是明白宗教其实是指祖宗教化。 我们先王都会设置礼部来统一、管理:宗教、文化和教育。 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祖先认为宗教、文化和教育是一个项目。 那么我看我们的民族教育必须包括宗教、文化和教育为一体,都必须复兴、强化。

禮就是围绕着我们正统信仰敬天地法祖先、华夏文化、教育子孙为华人的一个总称,一个项目。

没有羞耻心、西化、崇洋媚外等等,其实早在十年前kl的女子已经贴白人了。。不是今天的事情。。。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严重。。。

不但如此华人的民族精神溃散,开始民族虚无化。。。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不如我们把议题放在[没有羞耻心]、[没有民族精神]上, 那么大哥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来去解决这些问题?


很多方法,请说看看。。。 [团结精神]就是[民族精神]里面的目标。华人的复兴就是要达到这些东西才有用。[尚武精神]可以在我们的文化里面找到,并且加强。我看到很多古代礼仪都是尚武的,如青年20岁成年礼,乡里华人男子帮发髻,一起宣誓成年、负起保护家人、家族、民族的重任,然后给予佩剑。可见,华人尚武自古就有。而且在街上的华人男子都可以佩剑的。


这个问题,我看几个高人也讨论过,汉人的武将很刚硬,很少投降的你懂吗。。。 我们华人祖先的忠、义是天下第一。当时,国破,最豪爽就是成仁就义。 勇生于义也。 

但是大明克蒙古也是勇猛无匹,我看并不是完全消失,而且中国抗战连美国都可以拖进泥沼,显示武脉犹存。

我看可以做的只有渐进的引导: 
1) 精武体育会的方式,鼓励华人青年运动、学武 ,  精武体育会可以直接借用庙宇场地,晚间练习,我看到很多跆拳道都借用庙宇场地。
(这方面我最想看到华人踢足球、 玩rugby ,有点粗犷) 
2)文化上,我们也可组织与鼓励男子的舞蹈,如我在主题里贴的潮州英歌, 还有舞麒麟, 本来我们就知道的舞狮、龙, 还有江西的盾牌舞,台湾的宋江阵等等,鼓励男子气魄。
恢复男孩到20岁上发髻的仪式,当然留不留就个人决定,不留发的可以做梳头状,其实这个成年礼仪式在我们华人结婚的时候叫上头,因为一大班青年男子被授予佩剑看起来会威胁满清政权就被禁止了,大家偷偷改成结婚的时候[上头],就是这个意思。佩剑,我们吗来下可以用木剑做个仪式意思。

但是我看要华人要生存,不只要恢复文化,连同华人正统宗教的敬天地法祖先也要一起恢复/复兴,才可以。

我认为方向上,我们可以复兴华人宗教、文化、教育来解决这一大堆问题。

首先你必须明白: 华人的正统信仰是敬天地法祖先。 华人的文化厚度很厚很庞大。 华人也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现在没有民族教育,不能把小孩子教成华人,如果你孩子去上学把他教成白人,那你要他去上吗? 回来后就不是你的儿子了,这个是一个孝道没有传乘的问题。 

我认为方向上,我们可以复兴华人宗教、文化、教育来解决这一大堆问题。

Friday, November 29, 2013

我认为我们华人到了一个复兴的时刻

我一直在做着相关工作。我认为我们到了一个复兴的时刻,就好像欧洲文艺复兴的时代一样。我们华人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又回到了我们祖先的高度(国际上)。华人的文化艺术复兴也即将爆发(其实一直都在进行着)。

华人宗教文化教育等等的复兴。

华人的复兴必须有自身出发,无所谓个人或团体,都可以。 必须出自对祖先的敬重,孝道的实践。


你也讲过词语分辨的重要性,正挑中了我们复兴时,应该要有的分析翻译系统出错的问题。
比如: 现代化和西方化是不同的事情。而华人的词汇[宗教]和英文中的[religion] 其实是不同的东西。

如下: 
现代化modernize和西方化westernize是不同的概念
http://cforum.cari.com.m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14679


华人没有宗教!? 华人有最悠久和深度的宗教
http://cforum.cari.com.m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31972


宗教的詞源
在漢語中,宗教本不為一聯綴詞,《說文解字》:「宗者,尊祖廟也,以宀從示。」,「示者,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從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這表示對神及人類祖先神靈的尊敬和敬拜。教指教育、育化,上施下效,側重在對神道的信仰

宗教,我们华人的意思是[祖宗教化],不是[ religion ]. 
关于信仰上,我们华人的正统信仰是: 敬天地法祖先。
你对马港合成人的方法是对的,但是如果能够用在分辨这些思考误区、翻译系统错误的上面,并且能为我们华人的复兴作出努力的建设,我想是一大助力。但是我认为正确用语是媚港分子,因为我们也可见到媚日分子、 媚韩分子、 媚美分子等等,只是建议,词汇上大家可以多讨论。

敬天地法祖先不只包括女娲伏羲、三皇五帝祖先,也包括大善、大勇、大智、大贤等等的崇拜、敬仰、学习。 黄大仙如果是大善之人又对一方之人民有贡献,那么我们就不要去反对他。 华人是没有宗教自由的,华人只会信仰一个[宗教], 而只有华人知道什么是[宗教] , 如果没有信仰华夏的华人就不是华人了。

华人要成为华人,首先要向自己近祖跪拜,承认、敬重自己的阿公阿妈; 然后祭拜天上先祖之灵,炎黄、女娲伏羲, 祈求祖先保佑; 焚香,静坐在旁, 阅读祖先的成就、 历史、 遗物。 去思考祖先们是怎样带领我们的,是怎样让我们活到现在的。在家里要侍奉父母,尊敬他们的养育之恩,和对家里的贡献。
去继承,就是孝。

礼的繁体字是禮,禮的甲骨文是拜神的形式,那么禮最初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每次讲的宗教,当然我是明白宗教其实是指祖宗教化。 我们先王都会设置礼部来统一、管理:宗教、文化和教育。 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祖先认为宗教、文化和教育是一个项目。 那么我看我们的民族教育必须包括宗教(信仰)、文化和教育为一体,都必须复兴、强化。

禮就是围绕着我们正统信仰敬天地法祖先、华夏文化、教育子孙为华人的一个总称,一个项目。

[学]在甲骨文是占卜的意思,[学堂]是占卜的殿堂。 其实种种看来我们华人祖先的教育就是现在人家讲的宗教教育、宗教学校。

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圣人恐人之入夷狄也,故《春秋》之法极谨严,所以谨严者,华夷之辨尤切切也。”

五常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常在汉代又为仁、义、礼、智、信。

我们的祖先就是说不再遵循华夏礼的人群,就不是华人了,成了是外人夷狄 ;连夷狄礼都没有的,就成了禽兽了 。

Wednesday, November 27, 2013

禮就是围绕着我们正统信仰敬天地法祖先、华夏文化、教育子孙为华人的一个总称,一个项目

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常在汉代又为仁义礼智信。 

身体发肤、四大五常。  我最近又翻看了几本经典,多位[子]都被问了什么是礼,他们也回答了什么是礼。 或许你可以从这个方向去找。


近来我一个发现是这样的,礼的繁体字是禮,禮的甲骨文是拜神的形式,那么禮最初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每次讲的宗教,当然我是明白宗教其实是指祖宗教化。 我们先王都会设置礼部来统一、管理:宗教、文化和教育。 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祖先认为宗教、文化和教育是一个项目。 那么我看我们的民族教育必须包括宗教、文化和教育为一体,都必须复兴、强化。

禮就是围绕着我们正统信仰敬天地法祖先、华夏文化、教育子孙为华人的一个总称,一个项目。

——————————————————————————————————————————



一、礼
(一)字形演变
(二)参考注释
1、《德道经·论德》: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2、《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3、《虞书》脩五礼。马注:“吉、凶、军、兵、嘉也。”《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4、《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5、《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6、《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
(三)真义探寻
甲骨文“豐”字,字形是祭祀的礼器里盛满祭品,以表示对天地自然极为盛大,而又全心全意的忠信与礼敬。同时,也表达礼节、礼貌、和礼德的意思。
因为这一内涵,这个“豐(礼)”字又表示“豐满(丰)”、“丰盛”的意思。《說文》:“豆(古代酒具)之豐滿者也。”《易·豐卦疏》:“豐者,多大之名,盈足之義。財多德大,故謂之豐。”故甲骨文“礼”与“丰”在最初就是同一个字,只是读音不同。到金文时代才有了“丰”字,以示区别。到汉代小篆“禮”字加了“示”旁,表示与祭神之礼有关。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的核心就是一个“礼”字。从一个家庭到整个国家,我们所有的行为准则都是由“礼”来笼罩的。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准则。要了解中国文化,就非要了解“礼”不可。要了解“礼”,也需要走进传统文化。
  在殷墟甲骨文中,“礼”字是这么写的:     

   (feng 豊) 甲骨文“禮”字是有“豊”字演变而来的。豊字从珏,从皿,从豆器。即一器盛玉至于豆上之形,   以示有贵重物品的礼器。豊的本意是丰满,在甲骨文卜辞中用作祭名。汉代许慎撰《说文解字》注“豊”字从豆象形。即豊字是象形字,不表意。这里的豆是豆形的礼器,不是食物的豆子。
    (jue 珏)甲骨文中说“古玉或贝一系五枚为玉,二玉相合为珏或为之朋。”卜辞:“……五人,卯牛于二珏。” 珏和牛一样用作祭品。 
  在中国古代崇尚玉器,“昔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佩玉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礼制的要求。
    (min  皿) 独体象物字,盛食物之器具,相当于现在用的“大盘子”。                             
   (dou  豆) 甲骨文“豆”象豆形,先是盛食物的器具,后作祭祀用的礼器。 
  综合豊、珏、皿、豆在甲骨文中的象形、象物和卜辞中记载的作用,我们知道了“禮”字由“豊”和“豆”演变而来。
  在甲骨文中,“禮”字不显“示”旁,象形为两玉盛于豆器中,以示献于神主,祈求佑福。本意是事神致福,将玉器盛于豆器中出示供奉给神。即出示给神丰厚的祭品。后来演变成“示”旁加“豊”的“禮”字。
 在篆字中还完整地保留了最初的意思。
    (yi 義) 甲骨文義,从我从羊。我牵着羊去祭祀。《说文解字》注“義,己之威仪也,从我从羊。”是祭祀用的礼品。《论语》有“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羊是告朔礼的一部分,子贡欲废之,在子贡看来废掉的只是已流于形式的羊,而对于孔子来说,废掉羊就等于废除了礼制。
  篆书保留了祭祀用礼的本意。
  从甲骨文记载看来,礼仪是通过一定的物品、形式和规定进行祭祀的活动。其中,玉是最珍贵的财物,羊是少牢,珏表明祭品丰厚贵重,豆则是规定的礼器。

upload__6a7b2d98_1262bc35612__7ffc_00000286.GIF

象形字、指事字 --10、与日常用品、工具有关的

1、  鬲 2、鬯 3、盍 4、壶 5、商 6、曾
   7、琴   8、壹 9、鼎10、豊11、裘
1、,像一种炊具,圆口、有三空心足,可蒸可煮。鬲作偏旁的字有融、隔等。
       
2、,像一种盛酒的器具,所盛之酒就叫鬯酒。鬯酒用黑黍酿造,然后加入郁金草之汁,香气扑鼻。古人用这种酒来祭神。
        
3、,像盖子盖住一个器皿,所以有“合”之义。合、何同声,后来借盍(合)代何,用作文言疑问语气词,表示“何不”的意思。盍作偏旁主要表声,如磕、瞌等。
        
4、,像一把壶,腹大口小,古人用以盛酒浆或装粮食。
        
5、,像青铜器斝。斝是商代的一种酒器,青铜制,圆口,三足,用以温酒。古代以商作地名或国名,都是表榜其地其国善于酿酒之义。酒可以买卖,也可以交换他物,随之而来的是商贸业的发达,所以,商字由酒器引申出商贸之义。由商贸的讨价还价引申出商量、商讨之义。
        
6、,其甲骨文像一只蒸笼,上有蒸气冒出。金文在蒸笼之下多了一个锅头,表示蒸笼放在锅头上。由蒸笼层层叠高而产生出增加之义。曾是层、增二字的本字。曾字有两个倒八字,表示蒸气从蒸笼里面往外冒。曾孙、曾祖中的曾都是取曾字的层叠之义。
          
7、,像乐器琴。琴字中的两个王,是琴上的两枚枕弦木。其他如琵、琶、瑟等字中的王也是枕弦木。
        
8、,像一把壶,借声作数字一的大写。
             
9、,像鼎。鼎是先秦时代的青铜器,炊具,圆形三足或方形四足。常用来比喻三方并峙,如三国鼎立。
             
10、,像碗中盛满祭品。本义是敬神。豊是禮(礼)的本字。豊作声符的字有鳢、澧、醴。
           
11、,像皮大衣,其甲骨文作衣字毛翻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