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3, 2007

满清磨灭汉人的民族意识

儒家思想并没有过多关注民族问题?!
说这话只能证明你不懂啥叫真正的“儒家思想”!
看满清时代的儒教时,我想不应该离开其历史背景。
满清入关後,为了彻底控制中国人民而大肆删改中国的书籍,抹去了儒家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并长期实施惨绝人寰的文字狱,从而将充满民族主义思想的儒家文化阉割成了即便是夷狄之君也要忠诚的唯唯诺诺的奴 才文化。
例如乾隆论述《春秋》时,就将其中的“尊王攘夷”篡改为“尊王黜霸”,例如雍正为了消灭汉人的反清思想,在“驳斥”浙江的反清义士吕留良及其信徒、湖南人曾静等人将满清斥为夷狄禽兽,认为中国已经亡于夷狄、因而必须起来推翻夷狄政权的主张时,就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暴力把孔子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硬给曲解成了“孔圣人生在中国,还称夷狄也有君王,中国也有无君王的时候”,还因此说甚麽:“满清皇上就是中国人之父,满满清的臣民,亲自受到满清皇上的恩德教化,在满清国家荫庇抚育下生活,怎麽可以随便去说那些无父无君的论调?”
满清对民族主义色彩更为强烈的朱子儒学,也百般曲解与篡改。朱子儒学强调名分与节义,缺乏名节者,则被看作为近于禽兽的野蛮夷狄。朱子本人把女真的金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金虏去了众多汉人,其占领下的汉人不是被残杀,就是沦为其奴隶,与金讲和,当然违背了“理”。朱子理学强调“正闰论”与“大义名分”。“正闰论”即无论天下政权再多,正统的王朝只有一个,即“尊皇攘夷论”;对正统的王朝,臣民们应了解自己的分寸,应忠心耿耿,即在正统王朝下,各自要尽自己的本分,即“大义名分”,而对非正统的政权,人民有权去推翻。但满清抹去了最重要的“尊皇攘夷”和“大义名分”,只反复给人们灌输朱子儒学中的忠君爱国,不论这君是夷狄还是华夏,不管这国是“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禽兽之国。
倒是日本,接受了攘“清夷”而往来战场、壮志未酬而不得不留居日本的抗清义士朱舜水传去的朱子儒学,以尊皇攘夷为号召迫使幕府交出权力、成就了明治维新,使日本进入了近代化国家。不但明治维新的意识形态是朱子儒学,明治时期的教育内容也充斥了朱子儒学。
满清为磨灭汉人的民族意识,大肆篡改儒家学说的同时,又实施残酷的文字狱。满清将浙江的反清义士吕留良的坟墓掘开,戮尸枭首,并进行灭族。对其学生严鸿逵、沈在宽等人也亲自下达“应凌迟处死、应戮尸枭首”的命令,而且还命令“其祖父、父、子孙、兄弟及伯叔父兄弟之子,男十六岁以上,皆立斩决,男十五岁以下,及严鸿逵之母、女、妻、妾,子之妻妾,俱解部,给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沈在宽传习吕留良、严鸿逵之邪说,猖狂悖乱,附会诋讥,允宜速正典刑凌迟处死。其嫡属等均照律治罪。”
而其子乾隆也将反清人士曾静等人用残酷的凌迟手段处死,尽管曾静等人已经表示“忏悔”,并到处宣扬自己的“幡然醒悟”和颂扬满清。
满清时期的儒家文化,是使中国人“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到了十九世纪中期,满清已经统治中国两百年,绝大多数中国人接受的是被满清阉割了的儒家文化,把辫子、夷服当成了自己祖宗留下的宝贝。
因此,太平天国为了唤醒民众、为了吸引更多的民众加入推翻满清的行业、为了凝聚力量而摧毁满式儒家,并以宗教形式建立对领袖的个人崇拜,似无可非议。就是到了二十世纪,国共两党为了夺取政权进而巩固政权,不也有过宗教式的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对党(实际上也是对领导、对领袖)的无条件的忠诚与服从的吗?
然而,由于满清统治时间太长,大多数人已把满清的东西当成了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而死抱着不放,不少人还对太平军产生敌意,并极力诬蔑诽谤。曾国藩的“讨粤匪檄”就是抓住人们的这一心理,为了欺骗人们而不打出历代汉人王朝时期的“勤王”口号,因为满清是异族,打出“勤王”,也不会有多少人响应。曾国藩是以太平军破坏了中国传统和儒家礼制,强制推行基 督 教来煽动人们对太平军的敌对情绪的。
正如孙中山先生指出的:满请窃国二百余年,明逸老之流风遗韵,荡然无存。士大夫又久处异族笼络压抑之下,习与相忘,廉耻道丧,莫此为甚。虽以罗、曾、左、郭号称学者,终不明春秋大义,日陷于以汉攻汉之策,太平天国遂底于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