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8, 2009

宗庙之祭

宗庙之祭


宗庙之祭 简介


宗庙之祭。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周人宗庙制度,一般认为: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所谓昭、穆, 是指宗庙中位次的排列,自始祖以下,父曰昭,子曰穆,按照世次递邅排列下去。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五。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汉代经学家刘歆认为,周人宗庙自始祖稷以下有文王、武王两宗没有列入七庙的数目中,他们的庙称为“世室”,因此实为九庙。不过,“七庙”也好,“九庙”也 好,随着世代延续,总是不够的,对于渐渐远去的“亲尽”之庙,礼仪规定有 “毁庙”制度。即除始祖之外,不在“七庙”之数的远祖的宗庙平时都不再加以祭祀,神主移入“祧庙”内,藏在石函或专设的房间里,每当祫(xiá)祭时才拿 出来。祫祭就是合祭,把远近祖先的神主集中在一起进行总祭,三年一祭。


宗庙之祭 概述


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皆建于中门左侧,大夫则左庙而右寝。宗庙四周有墙垣,又称“都宫”。都宫之内,诸庙都南向,昭庙在左,穆庙在右,依世排次。祭祀时 要卜筮选尸。尸是死去的先祖的代表。《通典·礼八》引《白虎通》佚文说:“祭所以有尸者,鬼神听之无声,视之无形,升自阼阶,仰视榱桷,俯视几筵,其器 存,其人亡,虚无寂寞,思慕哀伤,无所写泄,故座尸而食之,毁损其馔,欣然若亲之饱,尸醉若神之醉矣。”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任,祭男用男尸,祭女用女尸, 也有祭夫妇共一尸,以妇人祔从于其夫的。庙中的神主,木制,为长方体。通常用桑、栗等木制作,平时放在“祏”(shí)中。“祏”是收藏神主的石函。祭祀 时才拿来。后代木主演变为神位版。宗庙祭祀用的鼎、彝、尊、觚等礼器,都是国家重宝,“宗彝” 成为国家的象征,必须妥为保藏,所谓“祭器不逾境”。“迁鼎”——国家的祭器被迁走了,表示一个国家被灭亡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祭器也至为重要,“君子 虽贫不鬻祭器,虽寒不衣祭服 ”(《礼记·曲礼》),就是这个道理。祭祀使用鼎彝礼器有一定之规。用于祭祀的牺牲与物品,都有代称,祭祀时不得直呼其名。

周人宗庙祭享之礼,先有修除、择士、卜日、斋戒等准备工作。祭日入庙后先到太室行裸(guàn)礼,用圭瓒舀了一种叫郁鬯的香酒灌地,使香气到达地下,以 告知鬼神降临受祭。祭祀用的食物,行礼后要分而食之,称为“馂”(jùn),是食鬼神之余的意思。牲肉(生曰脤,熟曰膰)分赠给参加祭祀的宾客或颁赐给同 姓诸侯。

天子、诸侯宗庙的正祭,春曰祠,夏曰礿(yào,或作禴),秋曰尝,冬曰烝,在四季的孟月举行,加上腊祭,每岁共五祀。祫祭是在太祖之庙合祭祖先。当三年 之丧毕,先祖神主将依次迁出一辈,这时举行祫祭。明年举行禘祭。禘祭是三年或五年一次的大祭。正祭之外,又有“荐新”之祭,即按照时令节序,将当令的新鲜 果蔬品物奉享于宗庙。

古代行礼有“九拜”。《周礼·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 享右祭祀。”当然,祭祀并不是“九拜”并用。稽首是跪下后,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是拜礼中最重者。顿首是引头至地,稍顿即起,是拜礼中次重 者。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这三拜是正拜。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凶拜,是 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 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其它几种拜礼都是正拜的变通。

宗庙祭祀拜祖先,郊祀拜天拜神,以及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新婚夫妇拜天地、拜父母,都行稽首礼。平辈同级之间,拜迎拜送,拜望,拜谒,行顿首礼。 对于卑者的稽首礼,尊者以空首礼答拜。吉拜礼行于各种祠祭,凶拜礼是服三年之丧时所行的礼。上古时席地屈膝而坐,跪拜行礼不象后来那样繁缛复杂,对此应有 历史的观点。

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走进华夏文明发祥地——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5月29日,第八届“网上看河南”北线采风团一行来到河南省安阳,在这里看到了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距安阳市中心约3公里,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的255年间,这里 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 多年的历史。

2001年3月,殷墟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年7月13日,殷墟因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和良好的管理与展示,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

走进华夏文明发祥地——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出土的精美铜器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建在商代都城遗址之上,集遗址保护展示、园林观赏休闲于一体。记者在景区内看到,绿树婆娑,殿宇高耸,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大门更是匠心独 运、独树一帜,仿造甲骨文象形字“门”建造,可谓开华夏门之先河,成为甲骨文发祥地的象征;司母戊鼎为国之重器,雄浑秀美、独领风骚,中国青铜时代的骄 子;车马坑展厅气魄宏大,呈现商代皇家马车的风采;妇好墓墓葬精品荟萃,再现出商代女将军的飒爽英姿。殷墟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 的地下博物馆。该馆严格按照科学、环保、安全、符合遗址保护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尽可能地与殷墟遗址景观相协调。从平面上看,殷墟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 “洹”字,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馆内展出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自建国以来在殷墟发掘出土的一系列文物精品,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景区内沿途众多露天展示的宫殿基址、祭祀窖穴,显示出商朝宫殿宗庙遗址的风貌。

今天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国三千年的古老文明,正一步步走向完美,她将把最厚重的历史、最美丽的容颜展现给世界。

来源:中国日报网 (记者 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