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9, 2014

打击华人教育高度的成绩

1) 打击华人的普通教育高度,不单打击华人找吃能力, 更是打击华人思想能力,削减华人思想家的数量和高度。 
华人不能思想,而且没有华人思想家的时候, 就没有人再为华人的权益与前途去思考, 就是华人为异民族舔脚趾的时候。

2)600万华人在吗乃下,有多少上过diploma , 上过大学? 有多少学习过真正意义上的华人祖先的宗教与思想经典? 有多少华人子弟是为华人的权益与前途奋斗和努力的呢?

3) 华人世代正在享受异民族的呆化、僵化、 愚化教育,经历着恶质循环, 逐渐退化成下等、低劣的奴隶民族。


以下为华小两个不同班级学生,升学的路线分析:
Educationlevelanalysis.jpg


夏、商、周已经有政府学校, 周中期出现私学了。

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华人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
唐代以后,宋明私学教育,一方面是书院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私学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蒙学教育主要是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启蒙教材宋代有《百家姓》《三字经》,以及以后编的《千家诗》《杂字》等。 


之前的我不敢讲,唐宋以后的华人祖先,至少50% 人口认识上千字。 



所以市面上的所谓教育只是教人找吃的技能教育,不是一个教人成为人的教育,不是一个教华人子弟成为华人的教育。



还好吧,打听打听就知道了。

不是很专业的数据, 那些没有音讯的全部进SPM/STPM/UEC分类。

大学类没有分开公立、私立。 但是很肯定进公立的比较少。


纯粹分开两个不同的班级,两个都属于城市区华小的班级,来自不同学校。


三成进大学的,有超过一半是私立。。。 

是的,行行出状元,但是思想家、辩论家肯定多数来自大学教育。。。 



补充资料: 

弟子龟》(原名《训蒙文》)是满清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满清康熙年间的奴才李毓秀。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南朝梁(502年─549年)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据说是梁武帝取了王羲之写的一千个字体,令其亲人练习书法,而后觉得杂乱无章,于是又命周兴嗣(470年─521年)编为一篇文章。
千字文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之重要啓蒙读物,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同时在汉字文化圈各国也受到重视。



弟子龟肯定有问题, 

千字文ok , 

三字经里面要小心读,有篡改部分。



因为他们的教堂里面都是这些人, 而且他们都上过大学,知道怎样辩论,怎样玩宗教和政治, 

华人有吗? 华人亡, 亡于宗教不张、 教育失败。



这些人有几个共同点,

1)不读祖先历史,以为自己就是历史的开端

2)不知道回教、耶教是华人世仇

3)极端理想主义者

4)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被回回党洗脑



精英人数不足,很难有华人思想家,那么就没有人为我们华人思考权益和未来。 如果有朋友要进研究所,我可能建议他去新加坡?大哥所说的,具体情况,我不知到,所以就不评论了。



所以市面上的所谓教育只是教人找吃的技能教育,不是一个教人成为人的教育,不是一个教华人子弟成为华人的教育。

什么是华人的正统品德? 最少要知道孝义廉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华人民族内涵。



不是全面的代表数字,只作为参考数据。 就是前面有个大哥所讲的抽样调查(sampling). 

如果我做到全吗乃华小的升学调查,我应该改sinovic 成[cari神人]或[c坛神]。可是我暂时做不到,所以就抽样作为参考数据。

很大差别就代表升学的不一致,可以说参差不齐。

让我来决定的话,我会以保守数字作为估计,应该把数字八仙率加起来除2, 再除2,应该是最保守估计了。




所以从小就要有团结教育,让华人小孩知道要团结和如何团结,要不然长大了就教不到,然后还要减少高层次的精英来避免内争?情况变到削足适履,买错鞋却砍自己脚来穿。。。 悲哀乎? 

我也认为600万华人的精英确实比新加坡300万华人的精英,更强。 可是这些华人精英,有没有成为我们华人的思想家?有没有为我们华人的权益与未来思考?这个就是我们华人的未来悬念、教育重点。



中文系只收15人.JPG 

大马中文路崎岖.JPG 

19-1-2014 12:27 PM 上传
下载附件 (73.29 KB)

(马大中文 15 人+ 博大中文 40 人=  55 )x 20年 = 1100

1100 除 6,000,000 = 0. 000183  = 0.0183%

连一巴仙都不到



小弟认为, 传乘我们华人宗教、文化、团结、品德等等与华人子弟,是华人父母一定要做的。 

近代汉王说了,如果要我们华人民族自由就要有华人子弟的私人自由的减少。他也用了沙粒作为例子,沙粒和沙粒之间引力小,所以沙是很自由的,就象现在的华人,不团结就是因为太自由,只有牺牲自己自由的觉悟才能够达到团结。石头很坚硬也因为石粒与石粒之间的引力大,彼此之间的自由小,所以坚硬。



我认同我们自己不要沉沦。 但是情势越分析就越悲哀。 我们堂堂华夏后代难道要做下贱奴隶么? 

印度人有在70年代进行兴都教复兴, 宗教能力大过华人, 我们不必为他们担心,可能还要堤防他们吞噬我们华人人口。

宗教方面,华人排后面连板凳都没有得坐 。



我们华人可以实行我们华人自己的华人教育来传承华人宗教、文化、技能、品德给我们华人子孙。 

根本可以不理会任何异民族的呆化、僵化、愚化的废材教育。 

这个想法可以套用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华人生活中。



我们都自身难保了。。。 

现在党务之急,就是唤醒更多的华人思想家为我们华人的权益、未来、安危、生存去思考。

复兴我们华人的宗教、教育、文化、经济!

华人你我应该摒弃走狗集团

华人你我应该摒弃走狗集团

走狗集团的第一任会长就是一个走狗,一个香蕉英国走狗,现在到前一任的会长还是死香蕉,

到现在不是香蕉了,就变成一个彻底走狗。。。

走狗名言很多, 最著名有几个, 好像华人不要搞对抗,要乖乖躺下来享受, 

50年来协商协商、越协越伤。。。

为什么会有这样不要脸的行为和言论呢? 因为走狗、买办这种人的人格特性就是卖、出卖,为了金钱、权力,什么都可以卖,他的老婆、老妈都可以卖给走狗的主子, 这种人就是让狗都惭愧的走狗人。

所以聪明的华人应该认清楚走狗和走狗人格的低贱,唾弃走狗, 摒弃走狗集团。。。。 一并扫入历史的粪便垃圾坑里面去。。。。。。。

他们没有把搜刮华人的党产吐出来都不要给他们走人。。。


[先父遗传] / [前夫遗传]有听过吗?

先父遗传[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本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4年1月1日) 
请邀请适合的人士改善这篇条目。更多的细节与详情请参见条目讨论页。您可以关注您所擅长领域的专家关注分类。
先父遗传(英语:telegony)是一个倍受怀疑的遗传理论。该理论认为,亲代会继承其母亲前任配偶的特征;因此,寡妇和再婚女性的子女有可能携带其前任丈夫的性状。尽管在19世纪名噪一时,但该观点违背了现代对遗传和遗传学的认知。基于不同物种进行的实验,均未发现子女会继承母亲前任配偶特征的任何证据,[1]基于人类家庭亲子相似程度的统计调查也否定了该观点。[2]但是也有部分生物学家宣布已经证明了先父遗传,并在相关的学术会议上提出。[3]
目录  [隐藏] 
1 词源
2 早期看法
3 19世纪的看法和理论的瓦解
4 近期发展
5 宗教动机
6 脚注
7 参考文献
词源[编辑]

演化论生物学家奥古斯特·魏斯曼使用希腊语中的τῆλε(遥远)和γονος(后裔)二词生造了telegony一词。[4]这一名称还与奥德修斯的幼子忒勒戈诺斯有关,后者出现在古希腊史诗《泰列格尼》(Telegony)中。
早期看法[编辑]

先父遗传的观点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该理论认为,个体的特征不仅继承自其双亲,还继承自曾导致其母亲怀孕的其他男性。[5]
亚里士多德将此观点解释为自然史,在古代被广为接受,在中世纪重新发现亚里士多德时被再次挖掘出来。
1361年,该观点曾经阻挠了爱德华三世的长子黑太子爱德华与肯特的琼安(曾有婚史)的婚事。当时认为,他们的后代可能并非完全是金雀花王朝的血脉。
叔本华和赫伯特·斯宾塞都还认为先父遗传是可靠的理论;[6]直到现代遗传学出现,该理论才被彻底证伪。希腊神话中关于希腊英雄起源的部分,也深受先父遗传概念的影响。
希腊英雄普遍拥有两位父亲,一个不朽的父亲,一个凡人的父亲。例如忒修斯,同时拥有人类和神两位父亲,在同一天夜里双重受孕。按古典时代对性的理解,精液的混合让忒修斯同时拥有了神与凡人的特征,因此英雄才能非同凡人。在希腊神话中,先父遗传有时还表现为双胞胎:例如卡斯托耳和波鲁克斯,一个是神的儿子也为神,一个是人类国王的儿子也为人。地理学家保萨尼亚斯[7]指出:“就像其他英雄一样,他有两个父亲:一个被他们称为海神波赛冬,一个是人类Cleopompus”。
先父遗传,或更普遍的“产妇印痕”理论,也存在于古以色列。在创世记中,雅各在牧放拉班的羊群时,将剥了皮的树枝插在羊的水槽前,以诱导母羊生产出有纹和有斑的小羊。[8]
华伦提努诺斯底教派信徒更将先父遗传的学说从生理世界延伸到了心理和精神的境界,认为它对女性的影响会深及思维。在拿戈玛第古本中发现的《腓力福音》(Gospel of Philip)里:
“        女人若是爱一个男人,她所生的(儿女)将要像他一样:他若是她的丈夫,他们就要像她的丈夫;如果他们是从她行淫所生的,他们就要像那个奸夫。还有一种常有的情况,就是如果一个女人只是因为必须才与他的丈夫同房,而她的心却系于常与她苟合的奸夫,则她的(孩子)生出来也会像那个奸夫。[9][10]        ”
19世纪的看法和理论的瓦解[编辑]

在19世纪,被引用最多的案例是由著名外科医生埃弗拉德·霍姆报告的莫顿伯爵的母马,该案例曾被查尔斯·达尔文所引用。[11]莫顿伯爵先让一匹白色的母马与一匹野生的公斑驴交配,[12]然后再让该母马与一匹白色种马交配,随后出生的后代腿上出现了类似斑驴的奇怪条纹。[13]
尽管奥古斯特·魏斯曼很早就提出过质疑,但是直到1980年代该理论才逐渐淡出了科学界的视野:当时,詹姆斯·科沙·尤尔特在苏格兰和其他在德国和巴西的研究者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均无法找到支持该现象的任何证据。此外,统计学家卡尔·皮尔逊指出,假如先父遗传的理论正确,相同夫妇的次子应更像其父亲,但事实并非如此。[2]现在,生物学家使用显性和隐性等位基因来解释“莫顿伯爵的母马”现象:莫顿所观测到的结果,用现代术语来解释,是子代继承了亲代的隐形基因并表达了性状,而其亲代即母马或种马,携带但不表达该隐性基因。
对于哺乳动物,每个精子和卵子都是单倍体。在受精过程中产生的受精卵是双倍体。哺乳动物的所有体细胞都继承自该双倍体,一半基因组来自精子的生产者(父亲),另一半来自卵子的生产者(母亲)。因此,先父遗传的流言从根本上与我们的遗传学和生殖过程知识不相容。
然而,先父遗传依然对19世纪晚期的种族主义论述产生了影响:该论述认为,曾与非雅利安男性发生性关系并诞下婴儿的女性,不可能再生产“纯种”的雅利安儿童。这一论述后来被纳粹党接纳。[6]
近期发展[编辑]

最近,一位单一作者提出的可能的分子机制,也许可以解释已有的先父遗传病例报告。[14][15]他所提出的机制包括:精子渗透到女性生殖道的体组织中,精子释放出的DNA渗入母体体细胞中,胎儿DNA出现在母体的血液中,外源DNA渗入体细胞中,胎儿细胞和DNA出现在母体血液中,以及精子RNA介导的非孟德尔表观遗传改变。然而,上述机制均未得到验证和证实。
苏联生物学家和农学家李森科提出的拉马克主义(Lamarckism),在近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大致从1938年到1963年)占据着苏联的官方信条,抑制了绝大多数正统的遗传学教育和研究。[5]
在不列颠百科全书里,先父遗传现被归为迷信分类。[5]
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Russell Bonduriansky实验室的研究成员Angela Crean[16] 8月份在欧洲生物进化学会2013年会中宣布他们已经证明了先父遗传为真实存在的自然现象,并据此倡议为先父遗传这一被误解的生物遗传概念翻案。[3] 同一小组在10月份举行的澳洲进化学会的学术会议中也呈现了这份研究结果,同样成为了会后热点。[17]


先父遗传 - 母体的先父遗传

美国史丹佛大学的赫兹恩博格(Leonard A. Herzenberg)及同事发表了一篇极关键的报告,指出在女性的血液里找到她们所怀男婴的细胞(有Y染色体)

最早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记载女性血液发现男性Y染色体的教授为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Leonard A. Herzenberg,论文题目为Fetal cells in the blood of pregnant women: detection and enrichment by 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  PNAS 1979 76 (3) 1453-1455,学术期刊为权威的[url=]《美国科学院院刊》[/url]PNAS)。


孕妇血液中发现了男性DNA

医学界的重大突破性成果,是由牛津大学的Yuk-Ming Dennis Lo( 卢煜明教授)在1997年发现的。并以牛津大学的名义发表在英国顶级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上(DOI:10.1016/S0140-6736(97)02174-0)。简洁地说就是,卢煜明教授在孕妇血液中发现了男性DNA,RNA,miRNA。由于母亲作为女性本身不可能有男性DNA,因此孕妇血液中的男性DNA只能是来自胎儿。卢煜明率先发现孕妇血液内存有胎儿DNA,成为无创性产前检查先驱,他也因此成为了2011年当选的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分娩后数十年内一直携带这些细胞

跟进的研究发现事实远比想象中的严重,科学家发现,在怀孕期间,母亲与子宫内的那个“小客人”之间有着超乎人们想象的互动关系。尽管母亲与胎儿的血液循环遵循的是两条线路,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母亲体内的细胞能够穿越屏障进入胎儿体内,而胎儿体内的细胞同样可以进入母体。 有90%的怀孕妇女体内都存有从胎儿体内获得的细胞,其中一半以上的母亲在分娩后数十年内一直携带这些细胞。(也就是只要堕过胎母体就会有先父的DNA,保存期是"Decades",即几十年)

在母亲再次怀孕时侵入此时胎儿的身体


而2012年5月荷兰最古老的大学,莱顿大学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血液》的研究更是直接证实了,母体里面之前存储的先父DNA会重新进入新的母子循环(DOI: 10.1182/blood-2012-02-410571),对下一胎可能产生数种疾病上的影响。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Miranda Dierselhuis和她的同事对12名新生女婴进行了脐带血检测时发现其中11名带有Y染色体抗体。这12名婴儿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她们都有哥哥。也就是说,女人前次怀孕身体会被胎儿的细胞“污染”,这些细胞存活在母亲的身体里,并在母亲再次怀孕时侵入此时胎儿的身体。特殊情况下,女人会发生自发流产而不自觉,这些流产胎儿的细胞一样会侵入母体并可能影响下一个胎儿。


多数细胞只能活一阵子,但怀孕期母子互相交换干细胞是一个例外,可以无止尽的分裂,制造全身各种特化细胞,例如免疫系统或器官的组织等。长时间地在母体的各种器官存活,意谓着原先移入的细胞中有些是先父的干细胞或先父的干细胞衍生出的细胞,后来的研究证实了这种想法。打个比方地说,移入的干细胞或相近的细胞,就是身体撒出的种子,最后落地生根成为身体的一部份。
先父的细胞在母体里分化繁殖并成了母体重要器官的一部份

因此先父细胞在堕过胎或怀过孕的母体身上是客观存在的,而因为这些干细胞或相近的细胞在母体再次怀孕会再次入侵新生胎儿,因此也使二胎的先父遗传成为了一个必然的事实。

先父遗传 - 先父遗传的基础知识
生物,包括人体,的一切由基因组(Genome)和外基因组(epigenome)共同相互地建造和控制。学术界最常用的比喻
为,若基因组是电脑硬件的话,那么外基因组就是电脑软件。
世界生物学权威兼美国院士,Joseph R. Ecker就曾说过:"如果我想的话,我可以在Mac上面运行Windows, 你将会拥有同样的芯片,同样的基因组,但不同的软件,而结果就是不同种类的细胞"。
因为外基因组控制后代的绝大部分的特征包括相貌,脾气甚至是遗传疾病,所以只要先父的介质能入侵母体并对生殖细胞的DNA产生至少是外基因组上的影响(Epigenetic Changes)的话,那么先父遗传就是被现代基因科学相容并支持的。


先父遗传 - 外基因(电脑软件)的先父遗传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猫cc
先父遗传的最佳佐证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猫CC则是先父遗传的最佳佐证,这只克隆猫CC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兽医学教授Leslie A. Lyons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独立验过DNA,证实了CC的DNA和原本Rainbow的DNA是一模一样的,但脾气长相却千差万别。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 Ted Friend教授在2003年接受《科学美国人》杂志访问的时候亦承认到,其实克隆动物根本不可能,因为克隆动物唯一相同的只有DNA基因序列,但不同的子宫环境会导致克隆长出不同的相貌而且还会导致他们有不同的性情”。
《科学美国人》早已证实先父遗传的真实性



因为抗精子抗体的存在从逻辑上证实了精子在子宫可以长期存储自己的信息,所以有精子抗体的子宫就是有储存先父精子信息的子宫,因此任何受此子宫环境引导而发育的受精卵或DNA,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先父遗传的影响。

先父遗传 - 基因(电脑硬件)的先父遗传

先父遗传的基因遗传现象在人类身上屡见不鲜,早在1953年《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简称 BMJ)上就记载了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先父遗传病例( PMC2030058),病例中女病人竟然同时拥有两种血型,而其原因是因为她在她妈子宫的时候吸收他双胞胎哥哥的DNA。

而最近发表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DOI:10.1056/NEJMoa013452)的病例更是让人诧异:在1998年美国波士顿的一位女教师Karen Keegan需要进行肾移植的手术,她的三个孩子都挺身而出捐献,但DNA测试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在Karen的三个亲生孩子之中,竟然有两个孩子的亲生母亲不是Karen,只有最年轻的那位才是Karen的亲生孩子。后来的DNA测试表明,Karen身上至少有两套DNA,一套先父与她母亲的和一套亲生父母亲的,她的头发皮肤测出的那组DNA和她的一组孩子不相配但和另外一组孩子相配,但她内脏测出的DNA与另外一组孩子相配并但和其他孩子不相配。

相似的倒霉病例同样发生美国华盛顿州的Lydia Fairchild身上,当她向州政府提出福利申请的时候,例行的DNA测试显示她不是她儿女的亲生母亲,州政府据此对其进行公诉并把她的儿女收押福利院。Lydia Fairchild从此和华盛顿州政府展开了近两年的公堂对诉,直到她的律师Alan Tindell看到上面那篇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文章从而促使Lydia进行全身的DNA测试来证实Lydia同样是受到先父遗传困扰的病人,并据此最终为她赢回儿子的监护权和福利。DNA测试的结果证明,Lydia身上同样带有两套包括先父的DNA。

先父遗传的两组黑白基因竞相形成皮肤细胞
导致的病症:Mosaicism




患有基因先父遗传的病人身上至少有两组或以上不同父系的DNA,这两组DNA会竞相发育成为身体的各种器官,有时会同时竞争发育为同一器官,如黑白相间皮肤,和不同颜色的眼睛,病症让人触目惊心。




引发基因先父遗传病症的具体原因现在还存争议,但有学者认为这是发育期间,不同胚胎在早期发育阶段通过血液互相交换干细胞所造成的,好像当发生在牛的龙凤胎的时候尤其明显,当公牛和母牛胚胎交换细胞之后,生出来的公牛母牛身上都拥有并受到对方细胞的影响,母牛表现的显著特征为阴道变短子宫角发育不全等等。

先父遗传 - 花粉效应

花粉效应("Pollen Effect" or "Xenia Effect")是植物学中对位的先父遗传现象。达尔文在其论述先父遗传的著作中里面也提及到了花粉效应,并意识到了其重要性--- ---“of the highest theoretical importance.”[1]
和先父遗传一样,花粉效应,1 尽管已被主流学术界研究了一个世纪,至今它的遗传机制仍然没有被弄清楚;2 果实会受到各种先父花粉的影响从而获得各先父特征。

花粉效应生产出来的多彩玉米[2]


通俗地说,花粉效应是指植物开花期,如果有同一科的其他植物花期重叠,一个物种的花粉会粘连在另外一个物种的柱头上,虽不能使那个物种产生杂交现象,但仍能使得那个物种的果实具有另外物种的风味。比如苹果开花期,若附近有梨树花期重叠,这苹果的果实会具有梨果的风味。更严谨地描述应该是花粉对在授精及种子生长过程中其与母体组织部分膨胀或生长相关联的影响。比如苹果的果肉实际是由花的子房壁发育而来。照理花粉对这部分的生长(子房壁)和膨大应该没有影响,可是事实却不是如此。花粉质感效应在文献上的记载可以追溯到1881年由威尔海姆福克(Wilhelm Focke 1881)的描述[3] ,花粉对果实的形状、大小、颜色,后期的研究更增加比如成熟期,果实品味等等。至今花粉的这些影响在水果栽培与作物栽培方面,每年都会有几十篇论文发表。


从来以前都没有听过的, 英文叫 telegony

Telegony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中文应该使用[ 先夫遗传 ] 或者[ 前夫遗传 ] 才比较正确 。 。。 

前度有射精在女子体内就造成女子身体里有前度的基因(部分编列)。

里面有讲到研究证实了baby 的基因会进入母体。 如果不成功分娩/ 人流 , 那个基因还会在妈妈体内。


这个不是市井小民乱讲,也不是果真派来的宣传走狗组乱喷的, 

而是一组科学家做的研究。相不相信是很个人的东西。 

至少我们可以依据研究报告说,有这一个情况下,之前宝宝的基因透过母体进入了下一个宝宝的身体里面去。
所以,这个可以说是会发生的事情,只是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找出整个事情发生的面貌,到底什么情况下会,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


这个是其中一个试验吧, 是文章中说明妈妈身体里面的雄性微基因片段进入了女婴里面,造成了免疫系统反应。

上面还有两个试验说明能够找到母亲体内有男婴的雄性基因。 

总的来看,就是叙述一个过程,第一个男婴的基因能够残留妈妈身体里面,也能够在妈妈怀下一个女婴的时候进入女婴身体,然后导致女婴身体免疫系统起反应。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事情是真的发生了,只是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找出整个事情发生的面貌,到底什么情况下会,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

还有到底对下一代有什么影响等等。。。


吗乃华人传统宗教分析

我國二千年人口調查報告公布后,獲得新聞界重視,大事報導。有關報導突現了我國各族人口比例的極大變化,也詳細報導了各州人口分布情況,各族結婚年齡的情況等,唯獨沒有深入的報導我國過去十年來宗教信仰分布的變化,誠是美中不足。實際上,宗教信仰的分布情況及趨勢,是社會研究裡不可忽略的課題。本文嘗試以過去三屆的人口調查報告分析 過去二十年內我國華人在宗教信仰上所出現的變化及趨勢,並提出初步看法來解釋這些 情況。

    從1980年起,我國政府的人口調查報告,把宗教信仰分別為︰回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儒道及傳統信仰、民俗信仰、其他、沒有宗教及不詳。這種分別也是目前世界各國 慣用的辦法。眾所周知,我國華人大體上是同時奉行佛教、 儒道及傳統信仰者,把這種綜合性的宗教硬性地一分為二,只能讓受調查者迷惑,導致調查結果無法讓人信服。因此為了方便分析,本文暫且把這兩種宗教信仰重新結合,簡稱為“華人 傳統宗教”。

    過去三屆的調查報告如下圖,(表中的“華人傳統宗教”是作者綜合佛教、儒道傳統信仰而加插者)︰

馬來西亞華人宗教信仰分布圖
宗教
1980年
1991年
2000年
人口
巴仙率
人口
巴仙率
人口
巴仙率
回教
9,686
0.23
17,117
0.57
57,221
1.00
基督教
241,851
5.84
357,751
7.76
539,556
9.50
印度教
4,508
0.10
9,142
0.20
16,714
0.30
佛教
2,220,115
53.56
3,146,515
68.30
4,324,971
76.00
儒道傳統信仰
1,551,643
36.47
919,854
19.90
605,571
10.60
“華人傳統 宗教”
3,731,752
90.03
4,066,369
88.20
4,930,542
86.60
民俗信仰
11,513
0.28
4,508
0.10
7,897
0.10
其他
12,774
0.30
13,426
0.30
12,228
0.20
沒有宗教
132,277
3.19
125,846
2.70
88,896
1.60
不詳
-
-
14,880
0.30
39,454
0.70
總數
4,144,607
100
4,609,049
100.00
5,691,908
100.00


    以上數計,顯示華人人口從1980年的4,144,607人增加到2000年的5,691,908 人,增加了37.3 %。同一時期,華人回教徒人口增長率是490%,基督教徒增長率是123%,印度教徒增長率是257%,而“華人 傳統宗教”信徒卻只增長了32%。這明顯地証明華人傳統宗教信仰增長率緩慢,而華人的其他宗教信仰卻以驚人的增長率成長。按此趨勢分析,到了2020年,華人回教徒將占華人人口的4%,華人基督教徒將占華人人口的15%,而華人傳統宗教信仰者的巴仙率將只占華人人口的80%。

    華人 傳統宗教信仰者在1980年時,占了華人人口的90%,到了2000年只占華人人口的86%。這種下降的趨勢,是因為有不少華人傳統宗教信仰者放棄了原本的宗教,而改信回教、基督教或印度教。當華人人口的增長率是37%而華人傳統宗教信仰者的增長率僅是32%時,它明顯示了一種改信其他宗教信仰的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華人 傳統宗教信仰中以儒道傳統信仰自居的華人越來越少,從1980年的1,511,643人降到1991年的919,854人及2000年的605,571人,是唯一負增長的宗教信仰。這當然與事實不附。 另一方面,華人佛教徒人口從1980年的2,220,115人增長到1991年的3,146,515人及2000年的4,324,971人。這也令人難以信服。然而綜合這兩種趨勢,可以推論出越來越多的華人傳統宗教信仰者不甘自稱為儒道傳統信仰者,而選擇自稱為佛教徒。

    “華人傳統宗教”信仰者的改信它教原因有多個,其中有三個值得探討︰
一、通婚因素
    華人傳統宗教信仰者對改變宗教信仰的態度是相當開放的而其他宗教,尤其 是回教與基督教卻嚴格規定教徒不能與異教徒通婚或 與異教徒通婚后所 生下的子女必須進教。因此華人傳統宗教信仰者,不論男女一旦與其他宗教信仰者結婚就 被迫放棄原有的信仰而改信他教。

二、 傳教因素
    華人傳統宗教信仰,尤其是儒道傳統信仰,在傳教方面不 力,導致 其信徒往往對本身的宗教認識不深,缺乏自信。一旦接觸其他宗教就輕易被改變信仰。反觀基督教與回教,是世界著名的傳教宗教,在亞洲的傳教工作不遺余力,成功地從其他宗教社群裡招募了不少的新信徒。這現象不僅在馬來西亞如此,在整個亞洲也是如此。

三、 文化因素
    宗教皆有他的文化背景與屬性。當人們接受或放棄一個宗教時,他不僅考慮到這個宗教的本質,也在潛意識裡考慮到這個宗教的文化屬性。在許多人心目中,基督教是屬于西化、現代化、先進的,而華人傳統宗教信仰恰恰相反,是屬于東方、落后、愚昧的。華人社會這種典型的“崇洋”及“文化自卑”心態是普遍的。(舉例來說,許多華人為自己的洋名洋洋得意,而不屑用中文名字,就是這種心態的反映。)這種心態自然局限了與華人文化淵源深厚的華人傳統宗教發展,也惠及屬于西方文化的基督教。這個因素也可用來解釋為何大部分的華人傳統宗教信仰者選擇以佛教徒自居,因為在佛教及儒道傳統信仰兩者之間,佛教的文化形象較高。

    易言之,華人宗教所屬的文化背景為它帶來了負擔。只要這種文化形象不能提升,華人宗教將難以突破困境。不過話說回頭,宗教本是一個文化力量,因此華人傳統宗教如何發揮其力量來強化其所屬于的文化,是當今華人 傳統宗教領導人及華人文化工作者的急務。


    眾所周知,人口結構的變化,尤其是種族及宗教結構的變化,經常會帶來許多複雜的政治、 社會、經濟等問題。 南韓自戰后所發生的宗教結構變化, 為該國帶來了一連串的政治社會 問題。九十年代波斯尼亞及哥素沃的動亂, 源 頭就是種族及宗教結構的變化(見亨挺頓︰文明沖突及世界次序的重整)。
1980年,新加坡多位學者 分析該國的人口 調查報告時,曾提出新加坡華人可能因宗教結構變化而面對严重問題。因此, 我國華人宗教信仰分布的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值得重視的,也是值得有識之士進一步研究和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