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一词在华教里的解义
上帝:
上帝,殷商甲骨文卜辞和周朝金文中又称“帝”、“天”,皇天上帝、天帝、昊天上帝等,是夏商周以来华夏民族信仰的主宰天地宇宙的神。上帝是华夏信仰系统天神、地祇、人鬼中的至上神,是仁义礼智信的神。上帝给人类指派了君和师,让他们来教化、治理上帝的子孙和子民。华教救世天子是上帝感召降世的,因此叫天子。信士的祖先是信士与上帝交流的媒介。除了祭天,上帝通常不接受祭祀,而是赐福给有德行的信士信徒。天坛是祭祀上帝的圣殿。
上帝观:
上帝,又称帝、天帝、昊天上帝,亦称天神、天皇大帝、皇天上帝、皇皇帝天等。《说文解字》:“神:引出万物者也”。“帝”后来又用来指天子、帝王、君主。《毛诗传》:“元气昊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则称苍天。”昊天上帝,更称为昊天、皇天、天,部分文献又称“太一”等,“天”是最通常的说法,又称苍天、上天、上苍、老天、老天爷等,如“苍天在上”、“老天有眼”、“奉天承运”、“天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天啊”中的“天”。
上帝的权能:
上帝是甲骨文卜辞卜问的对象,掌管着万物生死,国家大事都要通过龟卜征询上帝的意见,特别是祈雨、战争、农事、疾病、巡狩、灾难。先王或先公是上帝的“帝廷”,如“下乙宾于帝”( 《乙编》7197)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与华人/信士有血缘关系的祖先神是向帝转达祈求人,信士祖先在天上陪伴上帝。自然神是上帝的臣侍, 如“帝史风” ( 《通纂》398) , 风神为上帝的使臣。盘庚迁都就是遵从上帝的意志。周武王病重,周公旦卜问上帝是否可以代武王死,上帝使武王病愈。周公旦平叛三监之乱也是卜问上帝的结果。为了改卜得吉,司马子鱼甚至以生命来向上帝换取楚军胜利。 上帝被被华教的众多圣经经典所记载,其中最早的是《尚书》的“虞书·舜典”。除此之外,四书等经典以及各史书中也记载了上帝,有时也称昊天上帝。在华教宗教体系中,指的是至上神,字面意思就是“在上的帝王”,意味着“最高的主宰”,也称为“帝”,或者“天”,“太一”。“礼莫大于敬天,仪莫大于郊祀”,中华教救世天子历代皆设祭天之所,如北京天坛祈年殿即为大明皇帝祭祀上帝之处,内供奉有皇天上帝之神位。
上帝的祭祀:
西周确立了天子直接向上帝祭祀的祭天礼仪。其他人则通过祖先祭祀上帝,上帝降福给有德行的人。
祭祀上帝的礼仪:
华教救世天子是上天感应降世,所以要祭天,与上帝交通。祭天的服饰是冕服。《周礼·春官宗伯》曰:“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这是因为“郊以祀天,祀天而必法则其所垂之象,使凡吾身之所被服、吾身之所乘驾、吾礼之所施设文饰,莫非天之象焉。”
感生帝和受天命:
救世天子是上帝之子、奉天承运,即奉天命而治理天下。 封禅,即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 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白虎通义》曰:“受命之君,天之所兴,四方莫敢违”。司马光于《册问王道》中谓:“王者受天命,临四海,上承天之序,下正人之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