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一书里,提到“天”278次,提到“上帝”23次,“天”与“上帝”两名一实。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息,其明久而不衰。”(《法仪》)说的是上天行之于宇宙,在时间上永远不息,在空间上无处不在,在德能上永远不衰。
天是创造人类创造万物的造物主,所以墨子又说:“古者天之始生民,未有正长也,百姓为人。”(《尚同下》)
“天兼天下而爱之,交万物以利之,若豪(毫)之末,莫非天之所为也,而民得而利之,则可谓厚矣。”(《天志中》)
“天且吾所以知天之爱民之厚者,有矣。曰:以磨为日月星辰,以昭道之;制为四时春秋冬夏,以纪纲之;……”(《天志中》)。
上天是最高贵、最智慧的,无人能代言,无人能代替,所以墨子又说:“然则孰为贵?孰为知?曰:天为贵、天为知而已矣。”(《天志中》)
“又以先王之书驯天明不解之道也知之。曰:‘明哲维天,临君下土。’则此语天之贵且知于天子。”(《天志中》)
上天是最明察的、全知全能的,祂洞察天下、主宰天下:“‘焉而晏日焉而得罪,将恶避逃之?’曰:‘无所避逃之。’夫天,不可为林谷幽门无人,明必见之;然而天下之士君子之于天也,忽然不知以相儆戒。此我所以知天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也。”(《天志上》)
上天兼有天下,兼爱天下,是慈爱公义的,在上天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墨子又说:“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法仪》)
“天兼天下而食焉,我以此知其兼爱天下之人也。”(《天志下》)
“天欲义而恶不义。”(《天志上》)
上天的旨意是希望人们之间兼相爱,交相利,顺天意得赏,逆天意得罚,所以墨子说:“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兼而爱之;我所利,兼而利之。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天志上》)“曰顺天之意何若?曰兼爱天下之人。”(《天志下》)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天志上》)
上天凭着公义对人间的善行进行赏赐:身前的福报,有上帝满意秦穆公的明德,于是派使者句芒赐福;身后报的福报,有《大雅》言之凿凿,文王已死,在上帝左右。(见《明鬼》)
身前与身后的双重福报,有圣王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兼爱天下的百姓,带领大家崇敬上天,侍奉鬼神,造福人群,所以上天赐福给他们,使他们被立为天子。天下的诸侯,都恭敬地臣服他们。庇护及于子孙,万世称颂。(见《法仪》)
上天凭着公义对人间的恶行进行惩罚。暴君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广泛作恶于天下的百姓,带头咒骂上天,侮辱鬼神,残害人群,所以上天降祸给他们,使他们丧失了国家政权,身死还要受辱于天下。后代子孙责骂他们,至今不休。上帝的赏罚未必亲力亲为,“举头三尺有神明”,亦有看不见的上帝之手。周朝《春秋》记周宣王杀无辜之臣杜伯,杜伯死后有知三年后当众复仇;燕国《春秋》记燕简公杀无罪之臣庄子仪,庄子仪死后一年当众复仇;宋国《春秋》载观辜不敬祀鬼神,厉神于神庙当众问罪;齐国的《春秋》载王里国、中里徼争讼,于神社盟誓,中里徼发誓不以实情,遭鬼神当众惩罚。(见《明鬼》)
上帝洞察,必定会公义地对人间的恶行进行惩罚,虽然我们看不见祂的手,但祂却在奇妙的行使着主权。《墨子》告诫鬼神之明:“即使有深溪老林、幽涧无人之所,施行也不可不谨慎,有鬼神在监视着。”
《禽艾》告诫鬼神之明:“积善得福,不嫌微贱;积恶灭宗,不避高贵。”(《明鬼》)——这就是墨家信仰的上天。我们应该常记子墨子的教导,对上帝称之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