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肤、四大五常。 我最近又翻看了几本经典,多位[子]都被问了什么是礼,他们也回答了什么是礼。 或许你可以从这个方向去找。
近来我一个发现是这样的,礼的繁体字是禮,禮的甲骨文是拜神的形式,那么禮最初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每次讲的宗教,当然我是明白宗教其实是指祖宗教化。 我们先王都会设置礼部来统一、管理:宗教、文化和教育。 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祖先认为宗教、文化和教育是一个项目。 那么我看我们的民族教育必须包括宗教、文化和教育为一体,都必须复兴、强化。 禮就是围绕着我们正统信仰敬天地法祖先、华夏文化、教育子孙为华人的一个总称,一个项目。 ——————————————————————————————————————————
一、礼
(一)字形演变
(二)参考注释
1、《德道经·论德》: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2、《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3、《虞书》脩五礼。马注:“吉、凶、军、兵、嘉也。”《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4、《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5、《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6、《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
(三)真义探寻
甲骨文“豐”字,字形是祭祀的礼器里盛满祭品,以表示对天地自然极为盛大,而又全心全意的忠信与礼敬。同时,也表达礼节、礼貌、和礼德的意思。
因为这一内涵,这个“豐(礼)”字又表示“豐满(丰)”、“丰盛”的意思。《說文》:“豆(古代酒具)之豐滿者也。”《易·豐卦疏》:“豐者,多大之名,盈足之義。財多德大,故謂之豐。”故甲骨文“礼”与“丰”在最初就是同一个字,只是读音不同。到金文时代才有了“丰”字,以示区别。到汉代小篆“禮”字加了“示”旁,表示与祭神之礼有关。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的核心就是一个“礼”字。从一个家庭到整个国家,我们所有的行为准则都是由“礼”来笼罩的。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准则。要了解中国文化,就非要了解“礼”不可。要了解“礼”,也需要走进传统文化。
在殷墟甲骨文中,“礼”字是这么写的: 在中国古代崇尚玉器,“昔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佩玉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礼制的要求。 综合豊、珏、皿、豆在甲骨文中的象形、象物和卜辞中记载的作用,我们知道了“禮”字由“豊”和“豆”演变而来。 在甲骨文中,“禮”字不显“示”旁,象形为两玉盛于豆器中,以示献于神主,祈求佑福。本意是事神致福,将玉器盛于豆器中出示供奉给神。即出示给神丰厚的祭品。后来演变成“示”旁加“豊”的“禮”字。 在篆字中还完整地保留了最初的意思。
篆书
从甲骨文记载看来,礼仪是通过一定的物品、形式和规定进行祭祀的活动。其中,玉是最珍贵的财物,羊是少牢,珏表明祭品丰厚贵重,豆则是规定的礼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