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12, 2009

顧炎武的詩文充滿了深厚的漢民族感情和愛國思想

顧炎武的詩文充滿了深厚的漢民族感情和愛國思想
顧炎武的詩文

  顧炎武的詩多寫國家民族興亡大事,托物寄興,吊古傷今,充滿了深厚的漢民族感情和愛國思想,表現了建立功業、恢復故國的熱烈希望。當清兵南下之際,他寫了一系列的詩篇。在《感事》中,對南京擁立新主寄予莫大的希望:"須知六軍出,一掃定神州。"在《京口即事》中,述史可法督師揚州,把他比作"祖生多意氣,擊楫正中流"。在《秋山》中,歷述江陰、昆山、嘉定等處抗清失敗以及被屠殺劫掠的慘狀:"一朝長平敗,伏屍扁岡巒。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紅顏。"他讚揚那些壯烈殉國的"歸元賢大夫"和"斷豆良家子",而以"句踐棲山中,國人能致死"來鼓勵當時東南人民抗敵救亡的決心。楊廷樞、顧鹹正、陳子龍、何騰蛟等抗清不屈而死,炎武都有詩哀悼他們,表揚他們的民族氣節。作者常常通過擬古、咏史、遊覽、即景等題材以抒寫他的懷抱。例如《擬唐人五言八韻》六首,以申包胥、班定遠、諸葛丞相、祖豫州等為題,或悲往事,或明素志,或寓不忘恢復之意,不是泛泛擬古之作。直到晚年還寫了這樣的小詩,表示他的志節:"海上雪深時,長空無一雁。平生李少卿,持酒來相勸"(《海上》)。

  顧炎武是有非凡的抱負的。他說:"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秋雨》)。而在《範文正公祠》詩中更說:"吾欲與公籌大事,到今憂樂恐無窮。"顯然是指圖謀恢復的計劃。他始終抱著恢復故國的希望,絕不灰心:"但有少康生,即是天心在","猶看正朔存,未覺江山改"(《見隆武四年曆》)。清酋康熙元年,他已五十歲了,還說"路遠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五十初度》)。"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又酬傅處士》)。直到清酋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舉起反清旗幟,他在《哭歸高士》詩中懷著悲喜交集的心情寫道:"碧雞竟長鳴,悲哉君不聞!"雖然他十分痛恨那些叛國投敵為虎作倀的漢奸。

  顧炎武生於社會變亂民族危機嚴重的時代,由於他敢於正視現實問題,又堅持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精神,使他的詩具有豐富的歷史內容,沉雄悲壯的藝術風格。他反對摹倣,而格調蒼涼沉鬱,往往接近杜甫,如《海上》、《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等。現舉後一首于下: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顧炎武散文中的記敘文如《吳同初行狀》寫吳沆在昆山起義抗清,殉難而死,同時揭露清兵破城時大屠殺的罪惡。《書潘吳二子事》寫清朝統治者借"明史"一案對江南文士進行血腥鎮壓,企圖以此來消滅反清意識,潘檉章和吳炎便是其中的犧牲者。以上二篇表揚了他們的民族氣節,樸素中具有感人力量。顧炎武的散文不事藻飾,一般都表現了純樸自然之美。

《古北口》
顧炎武

霧靈山上雜花生,
山下流泉入塞聲。
卻恨不逢張少保,
磧南猶築受降城。


《失題》
顧炎武

豐碑遙見炳奎題,尚憶先朝寵日殫。
世有國人供灑掃,每勤詞客駐輪蹄。
九河水壯龍狐出,十二城荒向鶴棲。
下馬一為郯子問,中原雲鳥正淒迷。


《精衛》
顧炎武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
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嗚呼!君不見,
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