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察觉华人社会以英语和吗来语发言的影响力非常底, 吗来媒体和英语媒体分别被奉行同化政策的政党和卖华集团所控制,
我认为华人社会不成功攻关掌控对英巫语言群体交流沟通的媒体,所以导致一面倒被这些邪恶团体恶意中伤造谣,以至将来会被塞死猫的危险!!! 在这个五颜六色的国家里面,种族问题仍然敏感, 所以攻关掌控对英巫语言群体交流沟通的媒体是至关重要的!!!
本次发言是基于阅读多篇五毒散对华社机构团体进行的恶意诋毁中伤文章后有感,相关文章于如下:
1)Kerajaan digesa beri amaran keras
Kerajaan digesa beri amaran keras. PULAU PINANG 26 Nov. - Kerajaan digesa memberi amaran keras terhadap Persekutuan Persatuan-Persatuan Lembaga Pengurus Sekolah Cina Malaysia (Dong Zong) supaya tidak melemparkan pelbagai tuduhan yang boleh membakar api perkauman.Presiden Persatuan Melayu Pulau Pinang (Pemenang)
utusan_malaysia/Politik - 27/11/2012
2. Tuduhan bahasa Cina diabai tidak berasas
Tuduhan bahasa Cina diabai tidak berasas. KUALA LUMPUR 26 Nov. - Perkembangan berterusan bahasa Cina dalam institusi pendidikan negara selama ini membuktikan dakwaan Persekutuan Persatuan-Persatuan Lembaga Pengurus Sekolah Cina Malaysia (Dong Zong) kononnya kerajaan mengabaikan bahasa ibunda kaum itu, adalah tidak b
utusan_malaysia/Politik - 27/11/2012
3. Cubaan timbulkan kebencianCubaan timbulkan kebencian Oleh RAJA SYAHRIR ABU BAKARdan SARAH NADLIN ROHIMpengarang@utusan.com.my. KUALA LUMPUR 26 Nov. - Tindakan Persatuan-Persatuan Lembaga Pengurus Sekolah Cina Malaysia (Dong Zong) membantah Pelan Pembangunan Pendidikan Malaysia (PPPM) 2013-2025 merupakan perbuatan subversif te
utusan_malaysia/Politik - 27/11/2012
4. TPM tempelak Dong ZongTPM tempelak Dong Zong Oleh SAIFULIZAMMOHAMADpengarang@utusan.com.my. SERDANG 25 Nov. - Tan Sri Muhyiddin Yassin menempelak Persekutuan Persatuan-persatuan Lembaga Pengurus Sekolah Cina Malaysia (Dong Zong) kerana pertubuhan itu sering menuduh segala pembaharuan pendidikan oleh kerajaan seperti
utusan_malaysia/Dalam_Negeri - 26/11/2012
5. Muhyiddin mahu Dong Zong hentikan tohmahan terhadap kerajaanMuhyiddin mahu Dong Zonghentikan tohmahan terhadap kerajaan. SERDANG 25 Nov. - Timbalan Perdana Menteri, Tan Sri Muhyiddin Yassin menegaskan bahawa Pelan Pembangunan Pendidikan Malaysia (PPPM) 2013-2025 tidak mempunyai niat jahat atau tujuan terselidung bagi meminggirkan pendidikan bahBeliau berkata, kerajaan
utusan_malaysia/Dalam_Negeri - 25/11/2012
相关五毒散对董总的中伤,一列文章张张致命,
http://www.utusan.com.my/search.asp?stype=kw&Str=dong+zong
董总是华社主要机构,但是有政党控制的五毒散这类流氓媒体对其肆意诬蔑中伤,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攻击并且消灭作为花社教育机构,最终的目的就是彻底进行对华人的同化政策, 破坏一个民族的民族教育就是消灭一个民族; 消灭华人的民族教育,就是消灭一个叫作华人的民族; 乍看之下,无不冒了一头冷汗, 想要消灭华人,这些团体真是其心思非常恶毒啊!!!
Wednesday, November 28, 2012
Tuesday, November 20, 2012
青铜剑两千年不折 兵马俑还有多少未解之谜
一、为何没有统帅俑?
这些陶俑无论是步兵、弩兵、骑兵、车兵,都属武士俑,并不见统帅俑。有人认为,可能是按秦制,每次出征前由秦王指令,一名将帅任统帅。还有人认为,也可能是因为秦始皇是秦军最高统帅,为维护皇帝的绝对权威和神圣尊严,不能把秦始皇的形象塑在兵马俑坑之中。这两种说法,都是猜测而已。
二、1及2号坑为何被焚毁?
发掘兵马俑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二号俑坑的木结构几乎全部被烧成炭迹或灰烬。俑坑经火焚后全部塌陷。陶俑和陶马被砸,有的东倒西歪,有的身首异处,有的头破腹裂,有的臂断腿折,有的断成数段,有的成为碎片,完整的很少。俑坑的火是谁放的呢? 推测有三: 一是秦人自己点的火,以烧毁祭墓物品及墓周的某些建筑,使死者灵魂将此带去阴间享用,即所谓“燎祭”。但是,如果真的是出于古代的丧葬制度和民间风俗习惯而焚毁掉,为什么只烧一、二号坑而不烧三号坑呢? 二是被项羽率领的军队焚毁的。据《汉锄》、《史记》、《水经注》等史籍记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但上述史书中并没有一个字明确记述项羽军队焚毁秦兵马俑之事,甚至连秦兵马俑的字样都没提到。三是因为坑内的陪葬物等有机物腐败产生沼气,自燃而造成的。但是,同样的俑坑,同样的环境条件为什么只烧了一、二号坑而三号坑却没有起火呢?
三、泥塑制陶工艺失传
这些陶人陶马在暗无天日的地下掩埋了20多个世纪,出土后,仍然保持了色泽纯、密度大、硬度高特点,以手敲击,金声玉韵,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当代的制陶工艺大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至今仅能仿造一些简单的陶人。他们想要复制陶马,反复试验竟无一成功。秦代这种杰出的泥塑工艺和制陶工艺,使后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它的技术、配方失传,成了谜。
四、青铜剑两千年不折
从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长86厘米剑身上有8个棱面,极为对称均衡。它们历经2,000年,从地下出土,却无蚀无锈,光洁如新。用现代科学方法检测分析,这些青铜剑表面竟涂有一层厚约10微米的氧化膜,其中含铬2%。这一发现立即震动了世界,因为这种铭盐氧化处理是近代才掌握的先进工艺。据说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并申请专利,而且只有在一套比较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下才得以实现。秦人的铸造水平之高,真是不可思议。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这些青铜剑的韧性异常惊人。有一口剑,被一具150公斤重的陶俑压弯了,弯曲度超过45度。当陶俑被移开的一瞬间,奇迹发生了,青铜剑反弹平直,自然还原。这精湛的铸剑技艺,令人膛目结舌,却不知为何。
秦始皇帝陵封土内埋藏着30米“高楼”, 30M 大概是十楼的办公楼一样高
资料图:秦始皇陵墓室想象图
新华网西安6月30日电(记者冯国 任珂)中国考古专家最近研究发现,在50米高的秦始皇帝陵封土里面,埋藏着一栋30米的“高楼”。
长期从事秦始皇帝陵考古研究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段清波说:“近些年通过科学技术探测发现,秦始皇帝陵的封土下埋藏着高出地面30米的台阶式墙状夯土台建筑,这是国古代墓葬史上的特例。为慎重起见,我们对其进行了考古学基本方法的验证,研究发现这是一栋30米的‘高楼’。”
在长期考古工作基础上,2002年中国启动了863“秦陵遥感与地球物理综合探查技术”工程,主要任务之一是用已有的物探化探技术方法验证包括秦陵封土在内的相关问题段清波说,这栋“高楼”分布在秦陵地宫之上、封土堆下的墓圹周围,是一组环绕墓圹周边、上部高出秦代地表30米左右、体量巨大、夯层厚约6-8厘米的台阶式墙状夯土台,东西夯土台的中间部位各留有一处缺口,与墓道重合,夯土台围就的内部即墓室上部是以粗夯土填充的。
段清波说,台阶式墙状夯土台上窄下宽,内外均呈台阶状;夯土台顶部内侧东西长124米,南北宽107米;夯土台顶部外侧东西长168米,南北宽142米;其南墙顶宽16米,北墙顶宽19米,东西墙顶宽22米;南、东、西、北墙(南墙尚未勘探)的外侧均为九级台阶,外侧台阶高3米,宽2米;东墙、北墙内侧现已发现六级台阶,南墙西墙尚不清楚。
他说,根据资料分析,这栋“高楼”建筑的夯土基础的一部分在墓圹外,一部分伸进墓圹内,伸进墓圹的夯土可能紧贴墓壁建造,接近墓室部分可能使用了大量的青砖和石材。
他说:“重要的是,在东、西、北墙外侧的上部台阶上发现了较为广泛的瓦片,瓦片堆积凌乱,靠近顶面的台阶上瓦片较多,中下部台阶上的瓦片也有零星的发现。但是,在台阶式墙状建筑的顶面几乎没有见到瓦片,顶面及各级台阶上也没有发现红烧土和木炭遗迹。”
“夯土台阶外侧的形状,有可能在各层台阶上没有木构建筑,仅在墙状夯土台顶面上有木构瓦屋面建筑,也有可能各层台阶及顶面上均建有木构瓦顶建筑。从远处观察陵墓的话,除却中心部位外,其实是一座高达九级的高台木构建筑。”他说。
秦始皇帝陵封土呈覆斗形,高50米左右,底部南北长达350米,东西宽345米,周长1390米,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是古代中国体量最大的帝王陵封土。
人们能看出这栋“高楼”吗?段清波认为,这座九级高台木构建筑被完全覆压在巨大的封土之下,除借助科技手段之外无人能见,其目的是供秦始皇帝的灵魂出游使用的。
“高台建筑应在秦始皇死前已建成,只是在堆筑封土前被拆毁,封土覆盖的时间可能在埋葬秦始皇之后。最后的封土是夯筑而成的,只不过夯层的厚度在40-70厘米间,比‘高楼’粗糙得多。”他说。
“这种在封土中出现高台建筑的墓葬形式在中国是首次发现,其前后皆不见事例。墓葬制度带有固执性的因素,不会轻易改变。我们曾称这种建筑为‘秦陵式’”。段清波说。
秦始皇帝陵考古是中国现代考古史乃至世界考古史的重要成就,兵马俑等考古发现为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说:“秦始皇常常有超出常人的思想与做法,在他自己的陵墓建筑中出现这种罕见的建筑形式,或许并不奇怪。”
秦代军队的武器装
统一后秦代军队的武器装备,最主要的变化是由原来的以铜兵器为主的时代,加速向以铁兵器为主的时代的过渡。早在战国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铁兵器即已登上历史舞台,中原各主要诸侯国的部队已较多地使用铁戟、铁矛、铁刀、铁剑、铁杖、铁甲、铁匕首等新式武器装备,开始逐渐取代青铜武器。当时相比之下,秦军的铁兵器则远不如关东各国发达。统一之后,既缴获丁关东大量铁兵器,又接收了中原冶铁技术,因而加快了向铁兵器的过渡。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就在完成统一六国的当年,秦始里下了一道销毁兵器的命令,“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干石”。这是我国历史上大规模销毁武器的空前记录。这次销毁的都是铜兵器。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青铜兵器销毁呢?其直接目的就是禁止民间私藏武器,防止人民和六国残余势力起来造反,同时也表明,已有较多的铁制武器装备部队,所以才有可能把多余的铜制兵器销毁。但是,从青铜武器向铁兵器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在秦代仅仅是加速,而不是完成。因此,秦军武器装备显示了新旧结合、新旧交替的历史持点,并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出土秦代劲弩
1、装备有大量先进的远射武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情况表明,不论步兵、骑兵或车兵,都装备有大量的弓、弩、箭。规模宏大的一号俑坑,每个步兵都“背负矢箙,手持弓努”;二号俑坑还专门有一个弩兵队列。骑兵的武器不是刀、剑、矛,而是“一手牵马疆,一手作提弓状”,“配备的都是弓箭”。战车上的甲士,既持子、戈,同时“亦备有弓箭”。这些情况说明,弓、弩、箭是秦军最主要的武器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弓弩分大小两种,小者射程为150米,大者可达900米,比战国时著名的韩弩六百步抑或过之。大等的弓干长176.1厘米,径4.5厘米,弦长140厘米,比《考工记》中的有关规定(上、中、下三种弓的弓干长分别合今152.5、145,5、138.6厘米)有很大突破和发展,比战国末楚弓的弓干长(160厘米)也有提高。出土的秦弩机与战国中期的楚弩机相比,弩臂由51.8厘米增至肋厘米,悬刀有所增长,望山与弦牙距也有所加宽。出土的数以万计的铜镞,除有一支双翼镞外,其余都是三棱镞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化的三出刃镞。这是战国末最盛行的类型,其特点是飞行中稳定,方向性和瞄准性较好。还有一种特大的镞,长达4l厘米,重约100克,是专门用于强弩的。经过化验分析,秦骸的含铅量高达7.71%,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有毒“弹头”。由此可知,秦军所装备的弓、管、箭都是当时最先进的远射武器,是构成秦军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秦代骑弩弩机
艺术中国[Artx.cn]
秦铜箭镞
戈
矛
铍
2、装备有大量铜制的近战武器。从秦诵坑的出土情况看,秦军的近战武器有长柄的戈、矛、戟、短柄的弯刀和剑,还有某些过了时的镖、钺等等。其中戈、矛、戟、剑是当时流行的武器,铍,弯刀是历史上新近发现。铍的首和剑相似,长约30厘米,装有长约3米的柄,是一种锐利的刺杀兵器。弯刀形如弯月,齐头无锋,两面有刃,是一种砍、钩两用的兵器。上述兵器虽然都是铜制的,但在形制上有很大创新,表现了青铜武器的高度发展。例如,殷周以来的矛头多为柳叶形或长三角形,有较长的简形附以环纽,而出土的秦矛则刃体趋向宽而直,变短并附孔以固胶,通体长度稳定在15厘米左右。据《考工记》所载,最长的夷矛不过三寻,约合今5.54米,而出土的步兵秦矛有的长达6.3米,这是因为步兵用矛远比车兵便利,所以出现了特殊的长矛。春秋时代的剑,一般长30厘米左右,战国时发展到六七十厘米,而出土的三把秦剑,分别为81、89、91.3厘米,可见剑己由卫体武器和表示身份的象征物发展为近战格斗的重要武器之一
出土秦代劲弩
1、装备有大量先进的远射武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情况表明,不论步兵、骑兵或车兵,都装备有大量的弓、弩、箭。规模宏大的一号俑坑,每个步兵都“背负矢箙,手持弓努”;二号俑坑还专门有一个弩兵队列。骑兵的武器不是刀、剑、矛,而是“一手牵马疆,一手作提弓状”,“配备的都是弓箭”。战车上的甲士,既持子、戈,同时“亦备有弓箭”。这些情况说明,弓、弩、箭是秦军最主要的武器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弓弩分大小两种,小者射程为150米,大者可达900米,比战国时著名的韩弩六百步抑或过之。大等的弓干长176.1厘米,径4.5厘米,弦长140厘米,比《考工记》中的有关规定(上、中、下三种弓的弓干长分别合今152.5、145,5、138.6厘米)有很大突破和发展,比战国末楚弓的弓干长(160厘米)也有提高。出土的秦弩机与战国中期的楚弩机相比,弩臂由51.8厘米增至肋厘米,悬刀有所增长,望山与弦牙距也有所加宽。出土的数以万计的铜镞,除有一支双翼镞外,其余都是三棱镞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化的三出刃镞。这是战国末最盛行的类型,其特点是飞行中稳定,方向性和瞄准性较好。还有一种特大的镞,长达4l厘米,重约100克,是专门用于强弩的。经过化验分析,秦骸的含铅量高达7.71%,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有毒“弹头”。由此可知,秦军所装备的弓、管、箭都是当时最先进的远射武器,是构成秦军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秦代骑弩弩机
艺术中国[Artx.cn]
秦铜箭镞
戈
矛
铍
2、装备有大量铜制的近战武器。从秦诵坑的出土情况看,秦军的近战武器有长柄的戈、矛、戟、短柄的弯刀和剑,还有某些过了时的镖、钺等等。其中戈、矛、戟、剑是当时流行的武器,铍,弯刀是历史上新近发现。铍的首和剑相似,长约30厘米,装有长约3米的柄,是一种锐利的刺杀兵器。弯刀形如弯月,齐头无锋,两面有刃,是一种砍、钩两用的兵器。上述兵器虽然都是铜制的,但在形制上有很大创新,表现了青铜武器的高度发展。例如,殷周以来的矛头多为柳叶形或长三角形,有较长的简形附以环纽,而出土的秦矛则刃体趋向宽而直,变短并附孔以固胶,通体长度稳定在15厘米左右。据《考工记》所载,最长的夷矛不过三寻,约合今5.54米,而出土的步兵秦矛有的长达6.3米,这是因为步兵用矛远比车兵便利,所以出现了特殊的长矛。春秋时代的剑,一般长30厘米左右,战国时发展到六七十厘米,而出土的三把秦剑,分别为81、89、91.3厘米,可见剑己由卫体武器和表示身份的象征物发展为近战格斗的重要武器之一
秦兵马俑第3次发掘:发现2.5米高巨人俑(高清图文
6月9日,秦兵马俑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成果公布。2009年6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始了第三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3年共考古出土文物310余件,其中出土的一件“巨人”俑身高达到2.5米。
兵马俑发掘现焚烧痕迹 项羽为最大嫌疑人
昨日是第7个文化遗产日,秦兵马俑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成果公布。焚烧兵俑,西楚霸王项羽成最大嫌疑人。此次发掘中发现数量较多的彩色陶俑,其中最大一尊身高达2.5米,脚长54码。
人类最重要的考古遗存之一,兵马俑的考古进程一直为世人所瞩目。2009年6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始了第三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经过三年的艰苦发掘出土了大量陶俑、珍贵器物以及遗迹。6月9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秦陵博物院对外公布了重大考古成果。
3年考古出土文物310余件(组)
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于2009年6月13日正式开始,发掘地点位于一号坑北侧中段,具体区域包括三个隔墙和两个过洞。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第三次发掘出土了陶俑、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各类文物共计310余件(组),其中揭露陶马3组12匹,陶俑120余件;清理战车2乘、战鼓2处、兵器柲10处、弓弩箭箙12处、漆盾1处,另有建筑材料朽迹如木、席、夯窝等痕迹多处。
根据发掘方案的制定,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现场采取“保护与发掘同时,展出与发掘同步”的模式,除常规保护外,已经移交实验室10批彩绘陶俑残片及脆弱遗迹模块,部分彩绘土样开展了回贴实验。3年来,至少有140万名游客近距离亲眼目睹了兵马俑的发掘,感受到了文化遗产所带来的神秘。
兵马俑“千人千面、千人千色”
“最初猜想一号坑里面文物颜色不会保存得太好,但就目前来看,在陶器和漆木器上均发现了不少彩绘,彩绘情况比预想的要好。柲、弩、鼓等各种器物上的彩绘均有保留。发掘出的陶俑彩绘虽然保存面积较小,但数量却很多,秦俑服饰上的颜色也非常多。”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执行领队许卫红说,已经进行了3年的第三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数量较多的彩色陶俑。而兵马俑“千人千面、千人千色”的猜测也进一步被印证。3年里,考古工作人员曾先后发现了有黑色眼睛、灰褐色眼睛的兵马俑,还发现了一个眼珠为红色、瞳仁为黑色的彩绘兵马俑头,让人震惊不已。
此外,第三次考古发掘还发现了一个级别颇高的将军俑,它穿的鱼鳞甲做工精细,铠甲边缘处有彩绘图案,腰部以下保存完整,俑上残存有彩绘,呈现几何形状,铠甲甲片较小,说明其级别是相当高的。
“此次发掘发现彩绘俑实属惊喜,发掘之前考虑这个坑曾经经过种种破坏,预计大部分已经完全脱落,没想到这次能够发现大量的彩绘,而且鲜艳程度也突破了我们的想象。”秦兵马俑一号坑考古队领队申茂盛说。
秦兵马俑考古发现新百戏俑身高达2米2
考古人员保护发掘出的百戏俑
考古人员进行发掘
考古人员进行发掘
考古人员进行发掘
巨人俑的“大脚丫”
清理残片陶俑
发掘现场
发掘现场
半球形青铜器
修复的陶俑
首次发掘出土的百戏俑
百戏俑坑的残片陶俑
彩绘陶永栩栩如生
发掘现场
深埋于土中的兵马俑
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现场
现场陶俑
出土彩俑
出土的弓
出土的弓弩侧面-弩机
出土的箭菔
出土的漆鼓
出土的漆盾
出土彩俑
陶俑彩色衣袖
陶俑彩色衣袖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