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4, 2009
重点在于汉化,融入汉文化文明当中,才可被称为华夏人
你大概是中共国人吧,正统意义上的中国人还不多见,我是马来西亚华夏后裔炎黄世胄,以保卫家人平安、华夏民族权益为己任。
你讨论我的网名,刚好正合我的论点;
知道“尉迟”姓的由来吗?
以下是在百度百科找到的“尉迟”姓的资料。
尉迟一族,早已经完全汉化,只要维护汉文明汉文化汉家正统,那么我就愿意称他为华夏人。。
尉迟恭助我华夏帝国天子, 兴我汉家威武, 只要他是真心诚意融入我华夏的,我就愿意称他为华夏人。。。
我们华夏人正统有血统与文化的认证,并且要维护我们华夏文明文化的权益。。。
从这段资料可以证明,现代的汉族是我们祖先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和无数的少数民族融合的产物。
融合一词在这里使用有误,融合说的是A+B = C ; 如果说是汉化了是等于 B+汉 = 汉 。。。。正确用词应为"融入"。。。我们祖先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把数个愿意接受华夏文明忠于华夏文明文化的少数民族融入到我们的大家庭的。。。这就是"融入"。。。
"龙"的形成众说纷云, 象你这样斩钉截铁回答的,莫非你是穿越时空而来的?? 具考古研究,"龙"标志的出现多在黄河北岸,正是黄帝部的领地范围。。。。我个人认为这龙不是组合形成的,而是我们的祖先看到了比一般走兽更强大的生物, 比狮子老虎狼狗等,更加巨型强大的生物。。。当然这个讨论必须要根据实际证据而谈。。。现在大家都只是没头绪的。。。
我非常同意你所说的"汉族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海纳百川,将所以少数民族的吸收到汉族中。"
关于中华一词,指的就是华夏,中华民族就是华夏民族; 现代中国提出的伪中华民族,其实就是要统战少民的策略,只不过给体制内的有心人歪曲了,搞到统战少民搞不成, 藏独搞不定,疆独搞不定,大量汉人还改民族求加分去了哈,只搞到真正的中华民族没了对自己华夏文化的坚持与自信 ,这样的主体民族太弱了,在心灵上根本不能担当做为中央之国,没有那种沉淀的气度,只知道胡吹,没意义啊。。。
我们华夏人正统有血统与文化的认证的,单单文化并不能称为正统,要不然任何血统的人种都 可以雀巢鸠占华夏正统了, 最符合我们华夏人的权益的是血统与文化的认证。。。
Thursday, February 19, 2009
答案都是汉奸 。。。 当然政治体系的乱象也给了外敌机会
后金是生女真人自称的,生女真不是金的后人,属于熟女真的叶赫那拉部才是金的后人,熟女真比生女真文明很多的、也忠于大明;
那个时期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我并没有说"只是" , 请不要自己想入非非; 我所说的是照着你简单的问题而回答的简单答案,如果是要仔细发表的, 依照这个命题应该可以出书了吧;
我所觉得造成华夏天下崩塌的大部分因素的点在于"汉奸" 或可以说是出卖华夏人的出卖者,我也稍微提到了政治乱象,
有两个点可以思量的是,一为开关放满清半兽人进来的是吴三桂,满清半兽人军队根本没有成功突破大明的防守工事,一个出卖者出卖了整个华夏文明, 出卖了华夏天下,导致华夏的灭亡。。。这个出卖者最后也出卖了自己的头颅。。。终不得善终;
二为汉奸集团的出现,整个满清殖民时期如果没有汉奸集团的"支持",我个人估计在乾隆时期中土经济就会被穷凶极奢的满清殖民寄生虫搞倒闭了,非常多的贪污合法化都是在满清殖民时期出现的,用卖官来榨取民脂民膏以供满清殖民寄生虫班底享受挥霍,真是一绝的点子。。。
Tuesday, February 17, 2009
从《仪礼.乡射礼》看中国古代体育精神
乡射礼盛行于先秦时期。每年春秋两季,各乡的行政长官乡大夫都要以主人的身份邀请当地的卿、大夫、士和学子,在州立学校中举行乡射礼。乡射礼的主持者,由一名德行卓著、尚未获得官爵的处士担任,称为“宾”。
射位设在堂上,箭靶称为“侯”,设在堂正南方三十丈远的地方。侯的左前方有一曲圆形的皮制小屏,供报靶者藏身之用,称为“乏”。弓、箭、算筹以及各种射具陈设在西堂。乡射礼的核心活动是射手之间的三轮比射,称为“三番射”。每番比射,每位射手都以发射四支箭为限。
第一番射侧重于射的教练。司射将挑选出来的六名州学弟子搭配成三组,分别称为上耦、次耦、下耦,即所谓“三耦”。每耦有上射、下射各一名。司射 先为三耦作射仪的示范:先将左足踩到射位符号上,面朝西,再扭头向南,注视靶心,志虑专一,再调整步武,最后开弓射箭。示范毕,上耦的两位射手上堂。按照 司射的指教,上射先射,下射后射,如此轮流将各自的四支箭射完。接着,次耦、下耦上堂,如法比射。由于第一番射是习射,所以不管射中与否,都不计成绩。
第二番射是正式比赛,要根据射箭的成绩分出胜负。参加者除三耦之外,还有主人、宾、大夫和众宾。主人与宾配合为一耦,主人担任下射,以示谦敬; 同理,身份较高的大夫,也都与士一一配合为耦。先由三耦比射。射手像第一番射那样,轮流开弓射箭。如果射中箭靶,工作人员要“释算”,就是放一支算筹到地 上计数。三耦射毕,由宾与主人配合成的耦、大夫与士配合成的耦、众宾之耦先后上堂比射。比赛结果公布后,胜方射手要脱去左袖,戴上扳指,套上护臂,手执拉 紧弦的弓,表示能射。负方射手则穿上左衣袖,脱下扳指和护臂,将弓弦松开。各耦射手先后上堂,负方射手站着喝罚酒,然后向胜方射手行拱手礼。
第三番射的过程与二番射相同,只是增加了音乐伴奏。乐工演奏《诗经·召南》中的《驺虞》,乐曲的节拍,演奏得均匀如一。只有应着鼓的节拍而射中 靶心者,才抽出算筹计数;否则,即使射中也无效。第三番射的比赛结果公布后,各耦射手顺序上堂,负方射手喝罚酒,并向胜方射手行拱手礼。三番射至此结束。
旅酬是射礼的余兴节目,堂上堂下的宾客遍饮酬酒,音乐或间或合,歌奏不已,尽欢而止。
乡射礼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体育竞赛
弓箭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既是狩猎工具,也是武器,在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甲骨文中“侯”字写做“□”,像矢射向箭靶之形。上古崇尚勇武,射中者得为首领,这就是诸侯之“侯”的来历。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弓箭愈益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社会对于射手的臂力和技能以及弓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弈射十日”的故 事,反映了人类对于射者神力的崇拜。各国竞相制作良弓,而“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战国策·韩策一》),某些名牌的弓弩,势强劲利,射程可达六百 步之外。各地涌现出许多射击高手,鲁国的叔孙得臣,人称“最善射者”;楚国的养由基,能够“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据《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 养由基还能一箭射穿重叠在一起的七副盔甲。孟子谈及养由基百步穿杨时说,“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这是说,能射出百步之远,是勇力过人的表现; 而能射穿百步之外的杨树叶,就不仅仅是勇力所能达到的了,还必须以勇力与技巧相结合。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真正的体育竞赛,其实这种说法是有违史实的。事实上,乡射礼就是一项严格意义上的体育竞赛,它不仅有长度确定的射道、大小 规准的箭靶,而且有司射(指挥者兼教练)、获者(报靶者)、释获者(统计成绩者)等工作人员,以确保比赛的公正和有序。计分的基本原则是“不贯不释”。古 代的箭靶用兽皮制作,故又可称为“皮”,如果箭矢没有射穿靶心的皮革,就不能“释算”计数。第二番射以射穿靶心为目的,即所谓“主皮之射”,所以必须“不 贯不释”。比赛结果显示双方力量和技能高下。
从乡射礼看中国古代的体育精神
一是强调体能与心志的和谐发展。如果乡射礼仅仅是技巧与体力的角逐,则它与西方的竞技运动没有任何差别,但高妙的是乡射礼通过第三番射,将运动的目的提高到了身心与体魄和谐发展的层面。
社会的进步,有赖于人类道德修养的提升。儒家提倡修身,内求心志中正,外求形体正直,而把礼乐作为教化民众的工具。儒家认为,雅乐具 有陶冶性情、调整心志的功用,因而在第三番射中安排了《诗》的演奏。《射义》说,要想射中目标,首先要“心平体正”,就是“内志正,外体直”,要求射手在 体味雅乐神髓的过程中,调整心志和形体,做到内外和谐,凝神静气,飞矢中的。其次,要把箭靶当做道德目标来射,《射义》说,“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 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意思是说,所谓射,就是寻绎。射者身份各不相同,但都应该在习射的过程中寻绎自己的志向,把箭靶作为修身的目标来瞄准。射鹄的过 程,就是反复内省、存养、进取的过程。因此,孔子说:“发而不失正鹄者,其惟贤者乎!”行乡射礼时,乡大夫要向围观的民众征询对射手表现的评价。评价的项 目有“和”、“容”、“主皮”、“和容”、“兴舞”等。第一番射,不计成绩,只要求容体合于礼,所以说是“容”。第二番射,属于正式比射,射穿箭靶才能计 算成绩,所以说是“主皮”。第三番射,射手不仅要容体合于礼,而且要按照乐节发射,所以说是“和容”;由于射姿与乐节完美地配合,所以又说是“兴舞”。汉 儒马融将“和”解释为“志体和”,就是心志与体态相和,最得其旨。只有将“主皮之射”与“和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是射手深层修养的外现,方是射礼的最 高境界。乡射礼是一种高雅的竞技运动,四肢发达、勇力无比而身心不健康者在此将会无所措手足。
二是“发而不中,反求诸己”。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必然有胜利者和失败者。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就可能背离比赛初衷,酿成无聊的恶斗。如何防止选手恶性竞争,是世界体育比赛面临的共同难题。对此,乡射礼早已防患于未然。
乡射礼不仅仅要教人习射,而且要教人以为射之道。《射义》说:“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箭的成 败,关键在于能否调整好自己的体态和心志。发而不中,不要怨天尤人,尤其不要埋怨射中者,而是要“反而求诸己”,反躬自责,冷静反思,找出自身的原因。只 有树立起健康的竞争心态,百折不回,方能反败为胜。在各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倡“反求诸己”的竞争理念,平心静气地对待胜负,依然有其积极意义。
射礼不是一种简单的舒展筋骨、肌肉的运动,而是富含哲理、有益人生的运动,在健身的同时涵养心性,提升道德。射礼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后,被称为 “弓道”。目前,韩国弓道协会有二十多万会员。笔者数年前参观汉城白云山弓道俱乐部,不仅见到了古代的角弓,还在墙上贴着的“练功八法”中看到了“发而不 中,反求诸己”等文字。这一场景在国内虽然看不到了,但见于异域,既感到亲切,也感到失落。
三是“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体育是对抗性的竞技运动,双方必须激烈交手,方能一决胜负。在比赛中既要力争胜利,又要善待对手,怎样处理得好也是体育界的共同难题。儒家巧妙地将这一难题化解在乡射礼的细节之中。
乡射礼的胜负是以三耦的上射为一组、下射为另一组来计算的,为了增加比赛的激烈程度,司射将射艺水平接近者合为一耦。对于射手而言,除了本耦中 有自己的对手外,其他两耦中也有自己的对手。乡射礼规定,同一耦射手在升堂、下堂等各个环节,都要彼此揖让。不同的耦之间也是如此,无论是上下堂,还是取 箭、饮罚酒,只要彼此相遇,都要揖让,以示尊敬。这就是《射义》所要求的“进退周还必中礼”,颇有些“友谊第一”的意思。
儒家希望射手从具体的细节上培养尊重竞争对手的意识。孔子非常赞成乡射礼的这种安排。他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 君子。”意思是说,君子以修身进德为本,所以不妄与人争高低。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就是比射了。君子在比赛中竭尽全力争胜,但在比赛过程中,却处处与对 手揖让而升,下来后一起饮酒,这就是君子之争。《榖梁传·昭公八年》范宁注说:“射以不争为仁,揖让为义。”这可谓深得乡射礼的妙义。
乡射礼提倡的君子之争,对东亚文化圈有着重要影响。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日本、朝鲜的相扑、跆拳道等传统竞赛项目,在比赛之前和结束之后,双方都要作揖或者鞠躬,互致敬意,这正是乡射礼的遗风流泽。
四是对选手的道德要求。体育运动作为知识人类的运动,理应对选手的道德有所要求。意味深长的是,中国古代射礼中也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
据《礼记·射义》记载,孔子与弟子在矍相之地的园圃中举行射礼,围观者层层密密如同墙。立司马时,孔子派子路手执弓矢延请围观者参加射礼, 说:“除了败军之将,对国家灭亡负有责任的大夫,以及为了贪财而成为别人后嗣的人之外,都可以入内。”于是,大约有一半人惭愧地离去。比赛结束,将要旅 酬,孔子又让公罔裘和序点邀请人就座。公罔裘说:“从少年到壮年都有孝悌之行,到了六七十岁依然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尽天年者,请到宾位就座。”于是又 走了一半人。接着,序点说:“有好学不倦,好礼不变,到了八九十岁甚至一百岁依然言行合于道的,请到宾位就座。”于是,刚才留下的人又走了不少。可见,孔 子赋予了射礼太多的内涵,只有有德行者,才配参加射礼。射礼中的宾,更是作为道德形象来要求人们取法,只有德行超群者,才有资格担任。这对于提倡正气,形 成公众舆论,警世导民,具有重要意义。
射礼-礼仪介绍
射礼-礼仪介绍
立德正己、礼乐相和——汉民族传统礼仪“射礼”
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礼记·射义》
射礼-种类
射礼有四种。一是大射,是天子、诸侯祭祀前选择参加祭祀人而举行的射祀;二是宾射,是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三是燕射,是平时燕息之日举行的射礼;四是乡射,是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行的射礼;射礼前后,常有燕饮,乡射礼也常与乡饮酒礼同时举行。
也 许我们遗忘了这样的时代:当英勇的华夏武士们在黄沙千里的战场上浴血鏖战,以强弓劲弩捍卫着华夏民族的骄傲与尊严的时候,同样阳刚的儒子们在桃花夭夭的家 园中揖让而升、挟弓并立,耳畔是《采蘩》匀和有力的鼓点,前方是30丈之外的箭侯,身边是一册昭示射义的《礼记》。儒子们舒展衣袖,引弓而发,长箭刺破历 史,呼啸而来。。。。。
那是一个文人投笔即能从戎、儒生不是懦夫的雄健时代。刚毅、优雅、仁德、礼让,冷兵器时代的残酷战争工具,被 我们的祖先射向了溃逃的敌人,也射向了华夏民族的内心。有道德的教化、有礼乐的熏陶、有体育的锤炼、有竞争的引导......华夏射礼,倾注了数千年华夏 礼乐文明内涵的真正的“弓道”。
互动百科
Monday, February 16, 2009
我对于华夏文明走自己的现代化之路是持坚持与肯定态度的
对于你认为能够融合出新的东西, 但是又不相信能够创造出新的发展方式, 这会不会有点自相矛盾?
我看这内地汉人大体上都对自己的文化有无力感,甚至都不那么坚持,这个是让我们海外华夏同胞所惊讶的,毕竟在内地有大量的文物、环境等等有利条件,可以让内地汉家同胞欣赏自己民族本身的伟大,更应该比海外华夏同胞对自身文化认同才是,可是现况却恰恰的相反;
我先说明,我并不是针对个人,不过就是想要传达一下海外汉人的感想与意念; 进行良性的辩论我觉得还是应该鼓励的,当然如果是那些倭过走狗或满清余孽,大家就不要里它了;
我对于华夏文明走自己的现代化之路是持坚持与肯定态度的,因为我们是华夏、我们是大汉、我们是龙的传人,炎黄的子孙!
西化并不是文明进步的过程,现代化才是文明进步的过程
现在有一个误解以为西化就是现代化,其实是一个大错误, 之所以有这种假象是因为泛西方文化在近几百年的进步非常大,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和讯息化的缘故,而泛西方文明就主导了这两个时代变革; 当然了华夏文明被野蛮人的破坏也使到泛西方文明没有强力对手;
所以如果你西化了,当然也享受到了他们这三百年间的科技进步成果; 但是还有另一条路;
这条路就是基于自己的文明体系上进行现代化, 那么一样的能够享受到科技进步成果;而华夏文明作为一个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文明,应走自己的路, 一条基于自己文明体系上的现代化之路。。。。
我分析的一篇:
分清楚西化和现代化/西方文明和现代文明两者差异
http://cforum6.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1327422
中国民族主义复兴, 汉族人对少数民族政策反思
细分分析下,其实文化上整个中国各个民族包括汉人都在西化,主要原因是现政府就是以西方思想理论文化为主体的;
语言和文字上是各少数民族是有汉化了。。。我认为少数民族应该可自由融入汉人中或保有自身文化。。。
最后一句话,"正如中国社会的逐步西化一样,汉化也是无法逃避的历史潮流" ; 这个有点乱了逻辑, 要嘛汉化、 要嘛西化; 怎样又汉化又西化呢?
Saturday, February 14, 2009
真正的满族他们老家在奴尔堪-即俄罗斯境内远东海边
满清殖民时期入满的汉族和熟女真部并不在此范围内。。。
熟女真部的老家则在长白山...
今年春节有日环出现是何象?
此一日环, 据报道横跨印度洋至东南亚一带都能完全窥见, 华南台湾这个纬度看到的是日偏食;
马来西亚可以完全见到日环食, 当天是我朋友通知我此事,我未能亲眼观察, 本地新闻台亦有报道.
相关新闻:
牛年初一将现日环食 我国南方地区可见日偏食
http://sub.gxnews.com.cn/staticpages/20090122/newgx49782fdc-1874611.shtml
牛年初一中國將出現奇妙天象“日環食”
http://www.sinchew-i.com/node/71119?tid=267
正统漢民族主义说的是以华夏人华夏文明文化为中心
LZ说的是共党宣传的56朵花的那种伪中华情节,
KMT 讲的是五族共和的那种伪中华情节,
两个都是不一样的东西,也不是漢民族正统,
而正统漢民族主义说的是以华夏人华夏文明文化为中心,与其他认同辛亥革命成果的少数民族友人合作,让少数民族友人自由融入华夏文明文化中或保有自身文化。
夺权就夺权,是汉子的就要认了,讲多废话有失气概啊
到后面讲什么美国XX的,呵我以为堂堂华夏文明照抄外国是一种耻辱, 我们有自己的文明,而不是把自己融入美洲新教徒文明之中。。。
Monday, February 9, 2009
华人指的是华夏人, 从PRC来的就叫PRC人
入汉归化于华夏文化与文明之后的人,才是自己人, 其他奉行其他文化文明的是友族(人),如果相关奉行其他文化文明的族群与华夏文明文化起了根本权益的冲突,那么相关民族是敌族(人);
满清殖民时期是中国的亡国时期, 被外来的野蛮民族满人所殖民;
满清殖民时期是中国的亡国时期, 被外来的野蛮民族满人所殖民;
华人指的是华夏人, 满人不是华夏人 , 只有入汉后的满人才能算华夏人;
李光耀是满人? 去读一下他家族的传记,他祖父是罗芳伯公司的客家人, 2008年10月10日新加坡茶阳会馆开幕,李显龙演讲词中声明李光耀为茶阳堂李姓客家人。。
唐以为自己是联合国,把自己是一个汉族国家的本位忘了, 把燕云十六州交给匈奴安禄山管理, 导致地形屏障给外族控制,为外族叛变入侵形成了条件, 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基本没力还天了,
此事也导致后来的宋无法使用有利地形屏障抵御外敌。。